傳言如何產生、盛行,政府如何應對、消除?如果看看醫政司官員的原話(官方網站“中國網”有直播記錄),解決之道似乎隱含其中:“這幾個數字我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媒體報道以後我們高度關注,立刻與相關媒體記者進行了聯繫,媒體記者告訴我們,這幾個數字是我們專家提供的,我們又去找了相關的專家。有的專家跟我們講是聽說的,有的專家講是文章上看到的,我們去找文章的作者,我們一直在追,追到30年前,還沒有追到。我們所能查到最早的人,他跟我講,是根據個人的估算推算出來的。”
由此可見,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濫觴,要害乃在於三者:
其一,事實存在的問題是第一位的、內在的、決定性的——食品藥品領域存在不少真空地帶,有事實依據的曝光即使出多少補救措施,效果都會大打折扣。不少企業為了追逐暴利鋌而走險,基層監管要麼不作為,要麼與違法亂紀者沆瀣一氣。如果將官員的不作為與官場的貪腐相聯繫,再缺乏到位的責任追究機制,則此最為令人激憤。
其二,子虛烏有的問題是第二位的、外部的、環境性的——是信息不太及時、不夠公開與社會公眾恐慌感的交織。而且正是由於現實中存在著某些真實案例,才會導致“假作真時真亦假”現象能在公共輿論中橫衝直撞,才會令人“寧可信其有”。加之,中國人口眾多,文化傳統悠久,人際交流可信度一直較高,這種情況就更令人無奈。
其三,公眾感受的問題是更宏觀的、長期的、制度性的——是社會發展階段、政府職責轉型、公眾適應能力三者之間的矛盾。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大陸已基本解決溫飽問題,即已從“要吃到”發展到“要吃好”,更為關注飲食健康,隨著現代城市生活文明擴大升級,生命安全意識亦大幅提升,所謂“幸福感”的提法就不是一時一事了。
一些國民現在似乎進入了某種身體焦慮的狀態,可以說,既有現實性的,也有精神性的。現實上有所謂搶購奶粉的風潮,現在席捲到了港澳和海外,肇因自然是毒奶粉事件持續導致無限擴大的恐慌感,是發端於嬰兒出生的焦慮;有所謂“死不起人”的醫療保障和墓地漲價,是極端個案、部分現實、邏輯預期三者的混合放大,是擔憂在老人故去的焦慮;精神上,是由此身體焦慮甚至會衍生到更深層次的心理和精神衛生領域。
面對當下的社會現實,政府部門、大眾媒體、學術機構三者皆必須各有預警、各有對策,各有行動、各有干預,重視包括食品藥品安全在內的“生老病死”政策保障及其監管,重視揭露現實醜聞與無限放大恐慌之間的輿論導向,重視包括社會學、心理學以及科學知識普及(當然如果哲學能有更大的復興更好)。雖然見效期漫長,但已是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