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找准利益交匯點 避免“金磚”成空心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17 09:10:52  


 
  再比如,中國與印度一直存在邊界糾紛;巴西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站在美國一邊,巴西總統羅塞夫曾公開稱: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中國和俄羅斯顯然不太支持巴西、印度“入常”,而南非同樣對“入常”躍躍欲試。 2001年高盛經濟學家奧尼爾在提出“金磚四國”概念時,完全基於這四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特點。如今,這些國家把概念變為現實,真的走到一起,面臨的矛盾與個體差異已充分說明:僅僅將合作和共識架構在“高增長”一條腿上,是遠不夠扎實和牢固的。惟有找到更多、更穩固的利益共同點,“金磚”才能形成更大的合力。

  所謂的利益共同點在哪裡?有人說是政治議題。在《三亞宣言》中,各國所發表的看法,從日本核電站到西亞北非局勢,再到反對恐怖主義,幾乎涉及五國政治、社會和安全的各方面,也涉及當前世界政治舞台的所有話題。並且由於五個國家都處於經濟上的快速發展期,有人認為它們在氣候變暖、環境治理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上也存在著相似主張。秉持這種看法的人視“金磚”為發展中國家的G7(甚至直接稱呼金磚國家為G5),但他們忽略了G7內部所具有的統一性不是“金磚五國”可以比擬的,這就如協調中、日、韓三國的難度高於協調歐洲十七國的道理一樣。事實上,長遠來看,如果五個國家實際在政治上並沒有共同的利益和訴求,就很難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金磚國家仍然是個經濟組織,幾個國家的共同利益仍在於經濟。其利益共同點在於“金磚”已成為優勢互補、縱深可觀的龐大經濟空間,既可互為供應商,挖掘彼此市場,更可互為顧客,促進彼此內需,還可依托這個有供有需、有往有來的大平台,協調出口、產業轉移、資本輸出等面的政策和利益,共同把蛋糕做大。抓住這一點做文章才是正道。目前中國與金磚國家的貿易總量為2300億元,而中日就達到2000億元,中美更高達4500億元。金磚國家貿易方面的合作空間非常大。相反,一切所謂要挑戰G7或是取代G7的言論和思路,都會加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對立,既不明智也不現實。

  從實施步驟上來說,在起步階段,金磚國家應該選擇一些各方公約數較大的事項進行合作嘗試。例如改革國際金融機構治理結構,提升新興市場國家發言權和影響力。各國在此事上有共同利益,彼此之間又沒有太大矛盾。從較簡單的地帶出發逐漸拓寬合作領域。從本次金磚峰會達成的成果看,可以說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第一步。但這個鬆散組織的紐帶逐步拉緊,五個(以後也許更多)“意識形態和利益有很多分歧”的國家之間將會有更多的矛盾浮現並激化,如何繞過矛盾和分歧,從利益共同點出發,發揮積極效應,高度考驗金磚國家的智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