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有多少人受到懲處,風暴眼中的雙匯至今置身於法律之外,甚至通過一系列的公關活動,把雙匯塑造成受害者形象,按照雙匯董事長萬隆公布的數字,雙匯能夠計算的損失已超過121億元,給品牌形象帶來嚴重損害,而雙匯作為最重要的食品加工企業理應承擔的責任卻無制度理會。其他大型豬肉深加工企業本應在此次瘦肉精事件中受到洗禮,卻完全一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南京瘦肉精流傳非止一日,但該事件在“南京市政府表示,將密切關注豬肉市場供應情況變化,積極做好豬肉市場供應和監督檢查工作,確保市民食用放心豬肉”的表態中匆匆落幕。
監管法律執行不力是一個因素,而執行成本過高是另一個因素。今年中國全國兩會期間,有媒體報道稱,目前中國食品生產加工單位約有44.8萬家,其中80%為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食品經營主體約323萬家,有證餐飲單位約210萬家,無證照的小作坊、小攤販和小餐飲則難以計數,食品安全監管對象點多面廣,小、散、亂的特點突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後,取消了對食品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的食品衛生許可和工商登記,而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市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販管理條例目前仍未出台,沒有規則,毫無責任心、利益熏心的監管者理所當然地不承擔安全責任。
生產廠家之所以敢拿人命當兒戲,就是因為法不責眾的心理。而正常的邏輯是,正因為食品安全處置成本高,此時必須使用高效手段,也即全面而深入的媒體監督。
按照食品安全法,國家鼓勵社會團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普及工作。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公益宣傳,並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但很多時候,新聞媒體對食品安全的監督被限制在一定程度與一定範圍,當更多的媒體準備追究那些生產有毒食品的化學家們,那些以造假為生的地區,為受到毒害的人伸張正義,卻受到了來自資本與權力的雙重阻礙。
社會監管被排除在外,食品安全監管只能以運動方式進行,這導致成本居高不下。2009年2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食品安全法,當年9月便在全國範圍開展了食品安全法的執法檢查。今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再次組織開展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截至4月16日,檢查組已分三路完成對四川、上海、湖北的執法檢查,接下來還將分赴內蒙古、吉林、江蘇、陝西等地進行檢查。如果此類執法檢查能夠收效,中國將成為世界最高效的國家。但事實上,中國卻是檢查機構最多、而執行效率較低的國家。很多基層的質量檢測者把安全印章當成了致富的工具。
食品安全並非無解之結,中國的出口食品安全比內銷食品的安全系數要高得多。出口的食品管理一竿子管到底,從銷售一直管到農場的源頭,高質量的食品得到了高售價,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發揮了正面作用。而內銷食品恰好相反,普遍的食品安全危機無法塑造令人放心的綠色食品品牌,各方展開了殘酷的價格競爭,在惡性競爭體制下降低成本成為常見手段,而大一統的市場因此被分割的小農場取代,越來越多的高收入人士寧可投資農場,以高價吃上放心菜。
企業拿准政府會維護民族食品企業的形象不會讓食品企業破產,正因為有這樣的底氣,中國的食品行業形象越來越差,價格無法提升,導致優汰劣勝。最終的結果是,連食品安全監管在國內隸屬嚴格的上海也出現了染色饅頭事件,且堂而皇之地流入大型超市,國內的食品安全環境糟糕無極限。
只有在管理上一竿子插到底,實行真正的全民輿論監督,讓造假者心驚膽戰,讓誠實商家收獲品牌溢價,中國的食品危機才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