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在走向低智商社會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06 09:53:01  


陳光標做慈善招致諸多爭議。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5日載文《中國在走向低智商社會嗎?》,摘要如下:

  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某些中國人的敏感神經。根據網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說:在中國旅行時我發現,城市遍街按摩店而書店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鐘,人均閱讀量只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社會”,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後來有人出來辟謠,說其實這本書根本是在講日本,有關中國的說法只是網上的移花接木。不過,中國不能不對這個話題重視起來,探討一下中國是否有走向低智商社會的傾向和危險。

  中國人作為個體而言大都自認為冰雪聰明,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組群。所以有必要先來簡單聊一下社會智商和個人智商的區別。個人智商與生俱來,很好理解,但對社會智商的定義則不一而同。從我個人的角度說,一個高智商社會應該具有以下特點:擁有思維獨立及成熟的規模個體群、公共意識強烈、創新的想法和行為上下呼應、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大於對信息的需要。

  既然爭議由當今中國人的讀書習慣說起,中國就必須正視社會群體在這個方面的墮落。即使大前研一的那番話劍指日本,中國人亦應有勇氣探討這句話對中國的適用性,問問自己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是否大於對信息的需要。有人曾經在專欄《微博的八種病》裡專門提到一名老外在中國旅行時對國人閱讀習慣的觀察,微博由中國所謂精英階層而起的迅速流行也從側面說明了社會對於信息的功利性需求頗有壓倒一切的態勢。這不是說知識和真理只存在於書本之中,但是如果一個民族失去了讀書的耐心,很難想像作為一個整體它還會有追求更高境界的動力和執著。

  中國“首善”陳光標一直都是個很有爭議的公眾人物,最近因為某媒體的調查報道而再度吸引眼球,該媒體對陳光標可能存在的詐捐行為提出質疑。有意思的是,儘管不少網民以前對陳的高調行為頗不感冒,這次也選擇站在了陳的這一邊,有某名導更是在微博上罵罵咧咧地為“首善”大鳴不平,認為只要是捐了款吹吹牛又何妨。不知道怎麼給這種現象歸類,是個體思維一元化及不成熟的表現,還是因為中國富人階層在百姓眼中的集體墮落而造成的道德遷就行為。無論是哪一種,“捐”和“詐”都是需要分開來看的兩種行為,不能因為前者就可以掩蓋後者,這已不單單是一個道德層面的問題,也應該是法律層面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