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二五挑戰:收過人口紅利,避免未富先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4 08:04:31  


老齡化問題在中國日趨嚴重。
  中評社香港7月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7月3日載文《收過“人口紅利”,避免未富先老》,摘要如下:

  人口學與經濟學息息相關,而人口學中的“人口紅利”,又與經濟增長節節相連。今天的經濟學者,往往忽略近年中國大陸,以至兩岸的其他三地的經濟能高速增長,相當大的原因,是收過“人口紅利”。
“人口紅利”有兩個解釋,其一是年齡結構的變化,對財富創造的影響,可以賺錢的人增加,而依賴供養的人減少;其二是勞動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總人口的增長速度,帶來人均收入的增加,亦即是可以賺錢的人愈來愈多,過去中國大陸的情況正是如此,那麼在未來“十二五”規畫的期間,又會否繼續呢?

  “人口紅利”又和撫養比率有莫大關係。所謂撫養比率,一般的定義,是把0至14歲的人口,與65歲或以上的人口之和,除以15至64歲的人口,答案若低於0.4,便是勞動人口或賺錢的人口比非勞動的兒童與老人,多出一倍半,如是便享受到“人口紅利”,若大大高於0.4,便產生人口負擔。

  中國大陸出生率的高潮有兩個,其一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其二是文革初期,有年生2000萬人的紀錄,為了避開鬥爭,只有關起門來製造小生命了。因此改革開放30年,便多了一些壯年的勞動人口。早期由於戰亂,死人太多,自然老人不多,1970年政府將計劃生育改為強迫節育,今天的兒童已經減少,根據聯合國2004年的統計,大陸老人的數目,只占全人口的8.03%,全球排名第66,兒童更排名第160,只占19.54%。如是撫養比率只有0.38,比台灣的0.41更低。

  撫養比率下降有助大陸經濟起飛,據經濟學者估計,每下降0.1,經濟增長自會提高一個百分點,在2004年以前的20多年間,起碼會為經濟增幅再調升兩個多百分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