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三公消費”迷霧緣何難以撥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21 09:58:35  


 
  一些中央部門在公布“三公經費”問題上遮遮掩掩、欲蓋彌彰確實有損政府形象。按照官方說法,中央機關本應是中共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模範,早在1980年代初,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就號召中央機關做全國的表率。這些部門的首長平日裡也是優良作風、革命傳統之類的官話不離口,但真要讓他們對不正之風動點真格的,他們維護個人權力和部門利益的本性就再難掩飾,多數部委遲遲不肯拿出一份簡單的“三公經費”賬單,就是明證。

  不過,在近半數中央部門已經“就範”,尤其是在輿論窮追猛打的大氣候下,預計98個中央機關中的大多數將於近期公布“三公經費”。同時,北京市、江西省等省級地方政府也將步中央機關後塵。看來,從中央到地方,“三公經費”作為所謂“國家機密”的時代,恐怕會漸漸遠去了。

  但公布“三公經費”並不等於能遏制泛濫多年的“三公消費”。事實上,公布“三公經費”並不算難,大多數中央部門不願按時公布,主要在觀念上一時還不能接受自己也受監督的現實,而非怕人們從簡單的數據中抓到什麼把柄。真正的難題將是:“三公經費”公布後,如何判斷這些經費的支出是否真實,是否合理?

  從中央部門已公布的“三公經費”看,除審計署細化到每輛公車的平均費用外,大多數部門只是交代幾個簡單數據。由於目前還缺乏相對客觀的比較標準,尤其是各部門對“三公消費”的解釋惜墨如金,語焉不詳,公眾既看不出這些花費是否真實,也難以判斷這些花費是否合理。同時,國務院要求中央部門公布的“三公經費”只限於財政撥款的部分,而在很多實權部門,財政撥款之外的行政收費、尤其是各單位不納入財政預算的“小金庫”往往是“三公消費”重要來源。因此,要通過“三公經費”公開來監督、規範政府部門的“三公消費”,目前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紛紛向社會亮出“三公消費”賬單的正面意義還是不容低估。從大的方面說,這是權力部門接受社會監督的一個新起點,是遏制權力腐敗和社會不正之風的有益嘗試,必將進一步喚醒中國民眾的公民意識。公民意識的覺醒不會導致中國落入什麼“公民社會陷阱”,反而能真正推動中國向現代社會邁進。從小的方面看,“三公經費”公開的大門一旦打開,就很難再關上,這將有利於限制不合理的“三公消費”,降低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規範政府部門正確有效地行使權力。

  對一些權力部門來說,輿論以如此高的熱情監督它們的“三公消費”或許有些意外和難堪。有些官員可能還會習慣性地質疑這種監督的動機,甚至上綱上線地懷疑幕後是否有“黑手”,從而為自己的拖延或瞞報尋找借口。但在信息流通便捷、公民意識覺醒的大背景下,曾經雲山霧罩的“三公消費”已顯得非常不合時宜。各路媒體近期對“三公經費”的高度關注表明,公眾亟需撥開“三公消費”的迷霧、讓更多陽光照進權力部門的各個角落,這本來就是文明社會的應有之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