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推動中國迅速發展的模式越來越不合時宜,在這種關頭,中國自然要把心思放在國內事務上。
在某些方面,中國正在取得進步,因為中國正努力“換檔”。中國正在不斷減少對出口的依賴(在這方面日本從未獲得成功)。工資持續上漲,有利於朝著內需主導型經濟的轉變。東部沿海與內陸地區的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在遏制住宅價格上漲(以及化解越來越買不起房子的民眾的憤怒)方面,中國政府也做得不錯。
但在其他方面,中國非但沒有取得什麼進步,反而是在倒退,尤其是在減少國有企業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控制方面。還有,當今中國比前些年更加不公平。通脹是問題的一部分,而當局未能廢除其他控制手段更是使情況雪上加霜。
比如說,在通脹維持在6%以上的形勢下,由於當局對利率的管控,中國勞動者的存款只能得到實際利率為負的回報,而國有企業卻能以人為的低利率貸款。
這實質上等於讓不富裕的家庭補貼富裕的企業(後者轉身就把貸款投入到影子銀行體系,去獲取高得多的回報——偶爾還能從不正規的金融活動中獲得高額收益)。
中國也正變得遠不如以往開放。例如,當有關部門要求匯豐(HSBC)出售其所持上海銀行(Bank of Shanghai)的股份時,它收到了一條明確的指示:必須賣給中國買家。世界銀行(World Bank)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在出售同一家銀行的少數股權時,也收到過同樣信息。
當然,一方面中國已經認識到西方資本是變化無常的。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監管部門對本應由市場驅動的過程橫加干預的現象,如今已經變得更加無所不在。
中國流行一種觀點,認為世界仍在不公正地對待中國,儘管一切證據都說明事實恰恰相反。造訪這個越來越繁榮的國度,你會驚訝地發現,在走向繁榮的同時,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信任少得可憐。這裡的人們覺得,當外國人在中國賺到了錢,那就是一場“零和遊戲”,中國自己多少就是吃虧的。
中國所關注的許多事務都無可厚非,但是,中國不會像世界所希望的那樣大力幫助世界——至少在短期內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