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預言英語民主國家甘拜下風或許為時尚早。在如今鼓吹中國雄霸天下的人中,許多人曾聲稱日本甚至歐洲注定統治全世界。不過,泛日本主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作古,曾被吹捧為全球霸權的國家已蛻變為亞洲病夫。
同日本一樣,中國也正面對許多嚴峻但通常被忽視的挑戰:慘遭破壞的環境、愈發躁動不安的社會和來自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勞動力增長急遽減速、比結婚適齡女性多出3000萬的成年男子。可能引發巨大房地產泡沫的資源分配不公。
在近代史中扮演“追趕者”角色方面,更加集權的國家向來表現良好並給媒體留下深刻印象。中共政權能下令將投資注入從高鐵、綠色技術到大型水壩建設的任何領域。然而,一個國家一旦發展到某種高度——就像當初日本那樣,競爭的本質就會發生變化;已變得相當富裕的工人也將更難以被威逼或激發能動性。
儘管中國近期的成就恢宏,主要英語國家——美英加澳和新西蘭依然掌控著全世界1/4的GDP,而中文經濟圈的GDP只占15%。前者的人均收入比後者高出6倍。美澳加新4國還擁有至關重要的巨大物質優勢。它們都是世界8大糧食出口國之一。相比之下,中國缺少與之媲美的水源和其他資源。而真正的優勢在於文化,尤其是英語。難以掌握的中文不太可能很快取代英語在文化、航空旅遊、科學和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而(西方)的最大優勢正是被我們上層社會日益鄙視的方方面面:混亂的多文化民主和我們對法治的沉迷——嚴重缺乏此類憲法保障,正是許多中國精英階層尋求移民美加澳的原因之一。
誠然,美國及其盟國需變革以增強競爭力。避免出現《盛世:中國,2013年》所描述的場景的最佳辦法,並非是摒棄幫我們獲取歷史性支配的各種優勢,而是改進和提高它們,以推動我們未來幾十年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