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證監會:新掌門的老難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31 08:29:36  


 
  盤點監管者得失,指數並非唯一衡量,但是卻道出投資者的萬千衷腸。根據《鳳凰網》隨機調查,今年來賬戶發生虧損的股民占到95.8%,其中虧損超過70%的股民達到15.2%。

  在中國證監會的官方網站上,“保護投資者利益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很是醒目。然而諷刺的是,近些年市場低迷,加上再融資與擴容,使得A股被指斥為“圈錢”之聲再起,稱其“仍處強盜貴族時代 中”。中國股市脫胎於為國有企業解困服務的主旨之中,政策色彩不可小覷。二十年來,諸多運行機制不暢則直接與間接與此有關,不徹底市場化的結果導致如今諸多兩難境地。

  最為典型也最集中暴露中國資本市場特征的當屬創業板。根據Wind統計最新數據顯示,一方面在271只創業板股票中有209只個股複權價格低於其上市首日收盤價,比例接近八成;另一方面創業板高管累計身家高達2553.35億元,財富過億元的董事長就有164位,而創業板高管辭職的消息也屢屢見諸報端。

  創業板的冰火兩重天背後,表面是中國投資者慣有的“炒作”習性,深究下來,卻是在於投資渠道的匱乏與二級價格市場化不徹底之過。

  當前,發行定價雖然表面上市場化,卻缺乏新股配給市場化作為必要配套。在成熟市場,新股發行與否,全在市場狀況,因此發行者會自動根據狀況決定是否IPO;反觀中國A股,“上會”通過與否,則更多受制於行政審批,更加上無退市之虞,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始終炙手可熱,使得無數公司把上市融資作為終極目標,設租尋租並不少見,導致中小投資者對於擴容談而變色,更是難以接受“破發”。

  如何將發行制度從核准制逐步過度到注册制,退市制度如何從“無”到“有”,這需要打破當前諸多利益樊籠,需各方智慧突破。不過,類似事件在中國資本市場並非沒有先例。以尚福林在任期間,最受爭議“股權分置改革”為例,姑且不論評價成效,但是尚福林將這一涉及多方利益的話題下放公共討論,這一舉措值得讚賞並應該得到繼承。

  回頭審視,何為有效監管?國際證監會組織證券(IOSCO)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衡量標尺,他們總結了證券監管有三大目標:保護投資者利益;保證市場公平、有效和透明;減少系統風險。由此可見,真正有效監管在於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友善的博弈場所,中國資本市場的監管者改革之路尚未完成,“開弓沒有回頭箭”之言並不落伍。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