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媒體又在炫耀本地GDP 敲響警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3 14:53:00  


 
  這個說法不無道理。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9.4%,物價同比漲幅在5%以上,但是名義GDP同比增速在20%左右。這表明,大量的經濟總量增長,主要是物價導致。 

  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名義增速比較低的,只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和山東,名義增速都低於20%。而其他省市自治區,名義GDP增長太快,不少中西部省市甚至接近30%。比如湖南、陝西、天津、安徽、四川的名義經濟增速在24%-28%。 

  而國家發改委的數據也顯示,由於不少地區加快上項目,導致能源總量上升很快,使得節能減排壓力加大。其中前三季度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海南、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的節能形勢非常嚴峻。其他的像河北、福建、湖北、廣東、廣西、陝西的形勢也不樂觀。 

  對此,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沿海很多省份依賴出口退稅,進而變相出口能源、資源的政策需要改變。比如像一些機電和資源類產品,由於在生產的過程中消耗能源、資源較大,導致在中國的產品出口變成能源出口,但是環境污染等留在了國內。 

  “像冰箱裡面,有鋼鐵、有色金屬材料,其生產的過程中實際的結果是,把資源帶出去,把污染留在了國內。”他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上說。 

  他建議,在產業政策上,取消一些低端產品的出口補貼,將一些低端的產業逐步淘汰出去。對於過去低端行業的產業工人,可以通過轉崗培訓的方式,引導到服務業進行工作。否則隨著外需的逐步萎縮,未來淨出口對於經濟的貢獻持續多年將是負值,此對就業和經濟的增長,將逐步轉為負面,需要盡快轉變發展方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