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PM2.5指標關乎民生,更關乎民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9 10:17:01  


 
  從民眾與輿論的疑慮中可以看出,採用PM10還是PM2.5, 已經不是指標之爭,首先是事關對民眾健康是否關注的問題。有關專家認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PM2.5甚於PM10。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PM2.5可以直接進入肺泡,對人體產生全方位影響。既然要”以民為本“,有關機構就應該把民眾的健康,而不是自身的面子放在首位。第二,事關污染的治理問題。PM2.5 污染來源與PM10 不盡相同,以扭曲的指標,對真正的污染源視而不見,只能會使得污染越來越嚴重。第三,這事關政府的公信力問題。面對不盡樂觀的空氣污染狀況,環保機構應及時、力求準確地發布相關信息,這是現代文明社會下政府信息公開的基本要求。如果一味地避重就輕,為了有關部門的政績,為了領導者的面子,以脫離現實,脫離科學的指標,以”輕度污染“來忽悠民眾,低估民眾的智商,也低估信息時代的能量,到頭來只能是忽悠自己,最終失去的,是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這才是最危險的。

  其實,污染問題是人類在工業化道路上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如提起“霧都”,人們很自然想到倫敦1952年12月發生的“霧都劫難”,當時,濃霧將近一周不散,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其間及以後的兩個月間,12000餘人因毒霧患病死去,這場災難後來被列入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痛定思痛,英國人開始重新反思空氣污染造成的苦果,決心走出迷霧。該國頒布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減少和抑制污染物的排放;出台一系列的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工廠選址和污染物排放嚴格監管,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倫敦終於走出“霧都”陰影。類似的過程,在美國也同樣出現過。

  中國經過30多年的飛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也產生了工業化過程中諸多困擾,污染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北京就是走到了這樣一個十字路口。城市越來越擁擠,人口越來越多,機動車數量更是急劇上升。當然,其中不僅僅是人口問題,亦有城市規劃、公共交通建設,乃至汽車消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對此,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直面現實,而非回避問題,更不是扭曲問題。“一手治理、一手發展”,這才是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之路。最主要的,是要向民眾講清楚問題,這樣才能政府與民眾齊心,從我做起,合力治理。這樣,治理污染才有可能,才有希望。

  因此,我們呼籲,不論是北京,還是其他污染嚴重的大都市,都應創造條件,盡快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標準。而且,部分污染重的地區(主要是一些發達地區的大都會)更應提前實施。同時,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立於空氣質量標準相配套的衛生預警、防範制度。“亡羊補牢,猶未晚也”,有關部門應將是否採用PM2.5,視為不僅一個民生問題,更是一個民心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