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A股“歸零” 敲響中國經濟警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18 10:36:43  


2011年,中國股市的最大“功勛”或許在於成功蒸發了四萬億市值。
  中評社香港12月18日電/英國《金融時報》12月16日載文《十年一覺“A股夢”》,摘要如下:

  十年,中國A股回到原點。

  2001年6月,上證指數最高點為2245點,而2011年12月16日,盤間最低2170點。在億萬股民悲情自嘲與基金幾乎全線虧損之中,穿插著新晉監管者眼力斥責從業人員以及分析師登台道歉等鬧劇。A股走過黑色一月,即使中央經濟會議也沒能提振市場信心,指數連續走出11天陰線。

  十年過去了,什麼沒變,什麼變了?從量而言,A股今非昔比。上市公司由1000餘家發展到超過2300家,兩市市值由5.3萬億元增長至約23萬億元,其中流通市值和流通股本更是增長迅猛。

  量變必然帶來質變。伴隨著全流通的推進,A股市場中各路玩家增多,單一選手難以如往日般主宰市場走勢。這意味著,儘管發行制度、詢價制度、做空機制尚未真正確立,但是無數投資者的加入,使得A股足以反應基本面諸多信號——如果說中國股市還是一個賭場,那麼這個賭場如今至少規範得多,也不再是只存在單一大莊。

  也正因此,過去十年,A股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最為靈敏的指標之一,其走勢的方向性意義不容小覷。中國十年來經濟連續保持8%以上增長,今年增速亦冠全球,A股卻堪稱全球主流證券市場中表現最差。這並非偶然的黑天鵝事件,而是反映了投資者對於增長前景的黯淡預期。A股近日的“跌跌不休”,或許預示著2012中國經濟“相對衰退”將是大概率事件。

  要解釋股市為何下跌,必須先回答一個基本問題:股價由什麼因素決定?簡單而言,由市盈率和公司盈利情況共同影響。從公司盈利而言,2011年雖然整體正增長,但自去年年底見頂之後,增速持續下滑;至於市盈率,更多反映了市場投資者對未來公司盈利、資金成本等基本面趨勢的信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