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日電/中國前駐德大使梅兆榮在新華網撰文指出,德國總理默克爾2月2日—3日訪華有四點令人矚目。
首先,她是中國春節後來訪的第一位外國政府首腦,標誌著中德關係正在積極向上發展;
第二,這是她擔任德國總理以來第五次訪問中國,表明她對中國的重視和興趣;
第三,今年是中德建交40周年,人們將回顧總結中德關係40年發展的歷程;
第四,此訪的現實背景更令人關注:
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上升,特別是歐債危機處於一個關鍵時刻。歐盟剛開過峰會,25個成員國同意簽署《財政契約》,以嚴格財政紀律,但歐債危機的嚴峻性仍令人擔憂,因為它不僅關係到歐元和歐盟的前途命運,而且影響到世界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對中國的出口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二是國際上一些熱點地區形勢動蕩,甚至劍拔弩張。基於上述原因,默克爾此訪受到了國際輿論的廣泛關注。
中德自1972年建交以來,兩國關係有過曲折和起伏,但總體上仍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合作的一面占主導地位,現實利益的共同性超越意識形態或價值觀念上的分歧。兩國之間雖然社會政治制度、歷史文化傳統和發展水平不同,但沒有歷史遺留的爭議問題,也不存在地緣政治上的直接利益衝突;經濟上互補性很強,可以取長補短的領域寬廣;德國歷屆政府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中國一貫支持德意志人民謀求民族和國家統一的願望。因此,兩國關係的發展有比較堅實的政治、經濟基礎。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德兩國現在都是實體經濟大國和出口大國,經貿和技術合作歷來是兩國關係的突出特點和亮點,也可以說是兩國關係的重要支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建交時兩國貿易額只有2.7億美元,至去年底已增至1700億美元,雙方爭取到2015年增至3000億美元。德國已是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和技術供應方,而中國是德國在亞洲的最重要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中德貿易額相當於中國同英、法、意三國貿易的總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