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中降低“互信赤字”挑戰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9 09:05:11  


 
  當然中方也了解美國對雙方貿易赤字的關切,因此習近平特別帶了龐大採購團在美國各地採購了高達二百七十一億美元的產品“互利雙贏”。習近平延續胡錦濤及溫家寶去年在國際場合“反守為攻”的說法,要求美國對高科技產品解禁,以平衡中美的貿易逆差。唯美方為保持競爭優勢,並未輕易鬆口。 

  至於全球矚目的中美“戰略互信”的議題,一般認為此行未竟全功。奧巴馬、國務卿希拉莉到國防部長帕內塔在會見習近平時,都點出美國優先的利益所在,並對伊朗、朝鮮、南海問題表達關切。而習近平則照本宣科,把中國核心利益—台灣問題、西藏問題以及南海利益端上檯面,雙方沒有交集。在觀察這一連串的對話之後,紐約時報評論習近平此行並未修補中美“互信赤字”。其他主流媒體則以宏觀角度評析,認為中美兩國許多議題都是歷經無數次的對話、多次共同努力、不斷的妥協,才達成今日的成果,未來仍有賴時間積累才能逐步鞏固彼此互信的基礎。 

  少數媒體則悲觀的認為,中美其實並不想正視對方核心利益,主要的障礙是中美仍未能培養出戰略互信,還未能分享彼此的價值觀及優先順序。例如北京上周在安理會投下否決權,反對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就是因為中國外交常凸顯主權至上的重要,不願政治跟經濟掛鉤;但此舉對美國產生衝突,因美方認為人權及民主是普世價值,不容妥協必須捍衛。 

  雖然美國媒體有上述三種不同看法,但仍期盼中國新的領導人上任,兩國有機會調整彼此關係,逐步降低“互信赤字”。因為美國將從全球金融危機泥淖中脫身,陸續結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事,在外交政策重新取得主導地位得以展現更大的彈性。至於中美戰略互信是否能如美國主流媒體估計推展,還不能遽下定論,或許要等到中共十八大人事布局塵埃落定,才可以進一步評估中美關係是否邁向坦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