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改革呼聲緣何高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9 07:54:56  


 
  如果說,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或許還能緩行,那麼如何實現“穩增長”就已然棘手。去年以來的溫州企業家跑路現象,敲響了中小企業蕭條、實體經濟不振的警鐘。如何把經濟增長中的最大引擎中小企業盤活,如何拉動居民消費,就需要涉及收入分配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一系列變革,去打破壟斷機制,破除體制藩籬,從而塑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

  形勢之二,改革動力不足。30餘年來,中共一直“摸著石頭過河”推行改革,由經濟體制領域,而入司法領域、行政體制領域、文化體制領域,正是這些領域不斷推進的改革,使得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為世矚目。但也正是這些相對而言“較易啃的骨頭”,為下一步的改革引來了“攔路虎”。

  一方面是,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樂於坐享現有體制帶來的紅利,憑借強勢話語權,影響決策層,進而反對觸動現有體制、有損其利益的改革。一方面是,改革所帶來的“不穩定”風險。改革越是推行,阻力越大,招致的非議也就越大,典型如,經濟體制改革大力推進的同時,社會轉型中應與之並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卻陷入停滯的指責,當今中國網絡上對此爭吵不斷的左右之爭,就是改革複雜性的集中體現。改革帶來的這兩大難題造成官方推動改革意志受阻,民間進而也有改革意願委頓的危險,以致最終都“不想過河了”,這就是清華大學課題組日前所定義的“轉型陷阱”。

  歷史學家以“歷史三峽”形容中國轉型期。波折、凶險、光榮、夢想盡含其中。今天,中共治下的中國大陸,其成就與問題共引關注。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寄望執政者堅定改革意志,是海內外觀察人士的共識。下一步,執政者是否能堅定改革意志,又如何以極大的改革智慧,推動中國進步,穿越“歷史三峽”,當拭目以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