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與龍共舞”應摸索第三條道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9 14:05:03  


2011年12月25至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先後與中國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最高領導層見面會談。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日本《東京新聞》3月18日載文《如何應對崛起的中國》,摘要如下:

  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崛起招來世界各國的羨慕和警戒。而今世界將關注的目光轉向了中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相對衰落和日本經濟上的困頓日益明顯,中國的活力更加光芒四射。一位學者這樣形容道:“與狼(西洋)共舞”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進入了“與龍共舞”的時代。9.11之後美國一門心思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問題上,現已開始重返亞洲。

  如何與影響力不斷增強的中國打交道呢?保守的評論家們認為,中國正在謀求加強經濟和軍事實力,其危險程度堪比冷戰時代的蘇聯,因此必須加以遏制。然而,我們不應忘記,中國的崛起是順應國際秩序的結果,而非逆國際潮流而動。沒有與世界各國的自由貿易和外來直接投資,中國的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從軍事上來說,我們也找不到充分的證據說明中國要挑戰美國的優勢。如果執意要遏制中國,只會造成對方更加緊張,或許最終會將其推向敵對的一方。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很多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這些國家能否採取一致的行動也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開明派的有識之士認為,中國是一個可以共創未來的鄰居,應該讓中國作為東亞共同體和集團安全保障共同體的一員,參與到亞洲的和平與繁榮進程當中。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受著中華思想的影響,並被一股誘惑所驅使,力爭構建一個以本國為中心的亞洲秩序。即便中國有意與鄰國攜手建立類似歐盟那樣的地區一體化框架,何時能夠實現,依然遙不可測。因此,在考慮與未來中國的關係時,既要摒棄冷戰時代的遏制政策,也不必對理想主義的東亞共同體構想抱有太多幻想,麗應摸索第三條道路。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