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經濟“連體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4 13:04:47  


5月3日,第四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結束後,王岐山、戴秉國和希拉裡、蓋特納等在草坪上合影。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德國《金融時報》4月30日載文《世界經濟的連體嬰》,摘要如下: 

  中國和美國目前都在經歷重要的結構性變化,而且雙方都認為,這種變化將終結中國製造廉價產品而美國予以購買的黃金時代。許多人尤其擔心——如果這種變化導致兩國展開直接競爭的話——只有一方能贏。

  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它基於錯誤的前提。雙方能夠而且也應該從新關係的發展中獲益。這種新關係反映了正在變化的結構性現實——中國經濟不斷增長,其實力相對於美國不斷加強,技術變革突飛猛進,發展中國家收入不斷提高促使全球供應鏈條發生演化。但雙方首先應該承認,兩國以互惠互利方式相互依存的舊模式已經過時,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新模式。

  舊模式出色地為雙方服務了30年。在此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長由勞動密集型的出口行業推動。借助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輸出的技術和知識,出口行業變得比較有競爭力。這與中國巨大的公共和私人投資(高額乃至過度的儲蓄使之成為可能)一並支撐起了許多中國人收入的不斷增長。

  另一方面,美國消費者在貿易商品領域從產品相對價格的下降中獲利豐厚。與之相應,就業在美國向附加值較高的生產活動轉移,而這又促使美國人的收入增長。

  當時全球供應鏈的主要走向是由東向西,這反映了世界經濟中貿易商品領域內需求的構成和位置。

  但這一切正在變化。優勢正從成本向經濟增長轉移。供應鏈目前雙向運轉,且正以新方式相互結合。中國的需求不但在增長,而且因為收入不斷提高而向高檔次商品和服務轉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