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看,本次降息,距離上次降低存款準備金不過20餘天,如果此前貨幣政策更有前瞻性,不至於信貸畸形之緊,經濟下滑如此劇烈,當前也不必如此急切被動,未來的進一步寬鬆可以期待。
更為微觀地考察,降息也未能根本解決信貸過緊問題。在以往嚴厲的信貸控制措施之下,銀行價格信號已經不能完全體現真實信貸價格;降息與否是價格因素,比起信貸價格偏低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信貸管制偏緊,使得無數民企無緣銀行信貸,遑論討價還價。
簡單而言,對於真正能夠帶動經濟的民營企業而言,目前“量”的問題比“價”更緊要,也就是擴大信貸量比起減息更為緊要。如果民營企業能夠獲得更多的正規金融服務,它們實際上是可以承受比目前官方利率更高的利率成本:無論如何,目前官方利率遠低於信貸影子價格,也遠低於民間金融市場的黑市價格——是源於無法獲得正規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才被迫尋求黑市金融服務。
與之相反,目前壟斷了絕大部分正規信貸服務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對價格壓力要敏感得多,換而言之,他們也是降息的最大受益方。由此可見,本次如此特別方式的降息,自然也是政策組合拳的權衡結果,但其難以撼動當前信貸格局的失衡因素,不能指望減息能夠實體為經濟注入“強心針”。
目前一方面中國長期處於負利率情況,另一方面又處於宏觀經濟下行周期,降息難免利弊並存,也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未來貨幣政策應該如何走?首先還是應該解決信貸“量”的問題,譬如存款準備金應該繼續一降再降;至於財政政策,除了常規的刺激計劃之外,更應該考慮總體性減稅,如何借助危機推進全局性改革,應該成為決策者的首要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