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9日,100多名非洲裔人士在派出所外抗議。 |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美國《僑報》6月23日載文《貴在平等 中國須學會與“老外”相處》,摘要如下:
時隔三年,同一座城市,同一個群體,再度以相同的舉動引發舉世關注。6月19日,廣州上百名非洲人,因尼日利亞男子在派出所身亡,聚集事發地派出所堵塞交通,中尼兩國官方就此溝通,中方承諾依法調查。這與2009年廣州的非洲人聚集事件如出一轍。廣州這座有“第三世界首都”之稱的中國大都市,正在以接連發生的涉外群體事件,凸顯著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國際化進程中的碰撞。
中國經濟近十年的高速增長吸引著更多外國人來華。中國公安部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外國人入境人數以年均10%左右速度遞增,而截至2011年,更是有多達60萬人口在華常駐,比30年前的2萬人增漲30餘倍。而當全球化浪潮的加深,中國的高速發展,各大城市爭相塑造的國際化大都會形象,迎來源源不斷的外國人已是勢所必然。
多元人口的流動刺激著經濟社會以至文明的繁榮。回望歷史,中國漢唐時代,萬國來華,在貿易與文化交流間,昭示著古老國度的強盛與包容。如今的移民大國美國,正是不同族裔人口的聚集,締造了世界頭號強國,也正得益於不斷的移民所產生出的科技創新實力,當下深處金融危機之際,仍具復甦信心與潛力。可以說,一個大國的發展,與開放之中外國人口的湧入難以分割。
但是,外國人的湧入,伴隨本身或合法或非法的路徑,以及一定階段無可避免的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質素,帶來的未必都是正面因素。對中國當下而言,外國人在華帶來的更是問題叢生:第一,群體性事件時發,以上述廣州非洲客聚集事件為代表;第二,違法犯罪蔓延,如前不久北京發生的英國男子當街猥褻中國女孩事件;第三,失德現象,如俄羅斯大提琴師辱罵中國女乘客事件。這些問題影響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和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