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亞洲是否以中國為中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7 10:07:21  


7月10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前左)在柬埔寨首都金邊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上發言。當日,東盟與中日韓(10+3)外長會在柬埔寨金邊舉行,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出席并發表講話。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法國《外交政策》2012年第2期載文《亞洲是否以中國為中心?》,摘要如下:

中國的亞洲戰略首要目標:削弱美國影響

  北京在亞洲最首要的目標是削弱美國在亞洲影響,特別是盡可能地、一步步地讓美軍部署遠離中國海岸,哪怕是為此而重現隨冷戰一起被埋葬的兩極對立格局。但從相對長遠的目標來看,中國希望能將以日本、沖繩、台灣、菲律賓、馬六甲海峽等島嶼為界的海域變成中國的地中海,繼而向以關島、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島嶼為界的更大海域擴展。在這項基本目標之外,中國還有一系列具體的特殊目標。其中有些目標已經被列為中國的“核心利益”,涉及一黨專政的政權性質、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比如台灣、西藏和新疆,但也包括在南中國海(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東海(釣魚島)島嶼的主權爭議。

  中國在亞洲地區形成影響和採取行動的手段已經比10年前大為增強。這些手段首先是經濟層面的。經濟實力使中國在該地區處於主導地位,影響著從日本到越南,從韓國到印尼等鄰國的外交政策選擇。與此同時,中國在亞洲以及其他地區的外交活動之活躍令人驚嘆。在軍事層面,中國雖然不想、也不能取代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全方位軍事強國的地位,日本的海軍力量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遠比中國海軍先進和強大,但是,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迫使美國考慮採取不平衡的戰略。中國因此可以更容易地將自己的選擇強加給鄰國,採取分而治之的戰略,對那些言聽計從者(比如柬埔寨)施與被看作是特殊的好處,那些抗拒者(比如越南、菲律賓)則得不到這樣的好處。

亞洲國家:既不圍堵,也不結盟

  中國更明確宣示其實力的做法,尤其是2009年和2010年間在東海和南海,以及朝鮮半島附近發生的事件與緊張關係,都只能引起其鄰國的負面反應,也最終說服奧巴馬政府不僅宣布“重返”亞洲,而且將這一地區升格為美國戰略的軸心。不過,作者認為,基於種種原因,亞洲國家,甚至美國並沒有很多可行的選擇。有些國家(比如泰國)更希望在美國與中國之間找到平衡。亞洲國家好像排除了圍堵中國或結盟中國這兩個對立的極端選擇。由於中國的實力,由於各國情況的不同,也由於冷戰後國際關係的性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兩條道路可能都無法通行。奧巴馬的中國政策也許讓人想起圍堵蘇聯的戰略,但是,物品流動、人員往來、官方或私人互訪都使中美在經濟、金融以及人文領域越來越相互依賴,使得圍堵戰略失去其影響、甚至其存在的理由;亞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意圍堵中國。

  如果與中國結盟呢?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相對削弱並沒有誘使亞洲國家靠攏中國。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亞洲國家更希望維持美國的保護,而不是美國的削弱或失去信譽。而中國也自2010年年底起,以他的方式開始調整策略,努力消除不太明智的、操之過急的宣示實力的印象。在某些議題上,中國政府選擇了避免對立(比如2011年的美國對台軍售案);但在更多議題上中國繼續顯示其實力,比如南中國海,或者釣魚島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