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脫困 關鍵在放生民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8 09:00:03  


 
  外界真正該擔心的,不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而是現在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隨著老齡化浪潮席捲以及低生育率持續,除非像美國一樣吸收大量移民,否則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是必然。加上基礎設施投資潛力下降,技術引進效應減弱,未來中國如何尋找繼續穩定增長的動力?只有內生性的轉變才能獲得持久的發展動力。上一次的危機,政府通過“注水”4萬億貨幣促進經濟回升,但其副作用貽害至今,也堅定了北京的領導人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必須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想法。

  問題是,調結構年年提、月月提,效果還是不明顯,究其原因,並非中央沒信心,而是地方政府以及利益團體沒落實的決心。比如,中央的樓市調控政策,便遭遇地方政府消極執行。調結構不僅是維護中南海權威,更關係中國經濟的前途,要落實就必須尋找突破口,這個突破口或許就在民營企業。

  溫家寶在上周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再次強調要抓好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相關實施細則,在鐵路等領域做幾件實事提振投資者信心,急迫之心溢於言表。

  在企業應對危機當中,民企表現出了經營活力、應變能力還有發展的潛力。民間投資是否活躍,決定了中國經濟的活力。民營企業發達的地方,都是競爭充分的地方。但也有許多地方,許多行業,民企遭遇寒冬,資金鏈條斷裂,利潤率下降,等等。儘管有關方面多次強調擴大開放領域,讓民營企業進入壟斷行業,但民企在發展中頻繁遭遇“玻璃門”,還是讓企業家顧慮重重。民企發展也許不缺政策支持,但缺的是“看得見、鼓舞人心的實事”,缺的是有關部門的誠意。企業家沒有信心,中國經濟又怎麼穩得下來?

  盤活經濟,放生民企,中國還需要創新,不光是技術創新,也包括管理、制度上的創新,如支持民間資本積極投資實體經濟,打破權力尋租扭曲市場格局,等等,為民企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