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京需要怎樣的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6 14:36:55  


7月21日,北京立水橋地區積水嚴重,許多車輛浸泡在水中無法行駛。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美國《僑報》7月25日載文《北京需要怎樣的精神》,摘要如下:

  北京21日降特大暴雨,造成37人死亡。這場特大自然災害不僅讓人們為那些失去寶貴生命的市民感到痛惜,而且也讓人反思北京城市建設存在的嚴重問題。

  然而,幾天過去了,就這樣一場天災人禍的反思卻遠遠不夠。新華社刊文,認為暴雨中閃光的是“北京精神”。作者選擇那些市民在暴雨中相互救助的場景,謳歌所謂的北京精神。這種建立在痛苦基礎上的讚美,著實讓人痛心。

  北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問題有目共睹。2008年北京奧運會曾經為北京市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難得的契機,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建設者熱衷於做表面文章,根本沒有下大力氣解決最基礎性問題。結果導致北京成了怕風雨、怕沙塵、怕暴雪的脆弱城市。

  對於北京市的暴雨,如果指揮得當,迅速調動各方面的力量,不至於造成如此嚴重的災難。市民伸出援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他人,但這不是官方掩蓋問題的借口。如果北京市決策者履行自己的職責,制定科學的城市規劃方案,類似的悲劇本可避免。現在北京成了汪洋一片,北京市政府非但沒有汲取教訓,盡快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反而把那些普通市民的善良之舉,作為掩蓋工作失誤的先進事跡,這已經不是一個工作能力問題,而是一個道德操守問題。

  這場大雨讓人們看到了北京最吊詭的一面。“喪事當作喜事辦”,不僅可以掩蓋事實真相,而且可以轉移公眾的視線,讓人們很快忘掉決策者的法律責任。可以設想,在一個國際大都市,出現了嚴重的災難,城市的負責人是否應該承擔刑事責任?那些因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嚴重失誤而失去生命的市民家屬,是否可以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向政府提起行政賠償訴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