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白宮卡位戰的政治靶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31 09:29:50  


7月5日,俄亥俄州,奧巴馬坐大巴“下鄉”拉票。經濟危機籠罩下的本次大選,“中國牌”成為奧巴馬與羅姆尼激辯的焦點。
  中評社香港7月31日電/美國《僑報》7月30日載文《中國,白宮卡位戰的政治靶標》,摘要如下:

  “歡迎參加奧運會,這位是操辦過鹽湖城冬奧會的羅姆尼,他在向中國招手。中國擁有10多億人口,其中成千上萬人的飯碗都拜羅姆尼的公司所賜。”這是一段冷嘲熱諷的競選廣告詞,熟悉美國競選文化的人,知道這是奧巴馬陣營借中國來打壓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羅姆尼也不甘示弱,指責奧巴馬在外交政策上對中國不夠強硬,形同背叛。

  4年一次的美國大選,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為了白宮的那張寶座,總是不遺餘力地進行全方位的搏殺。在激情博弈中,中國總是成為兩黨候選人共同的靶標。把自己當成是反華鬥士,把對手當作是親華人士,朝野候選人在競選中總擺脫不掉這樣的窠臼。中國的惡人角色,讓克林頓、小布什和奧巴馬都樂此不疲。可是,一旦他們入主白宮,即刻執行對華務實政策,使中美關係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由此可見,把中國當成政治靶標,是美國兩黨政治的大選策略,他們需要一個對手來營造危機感,以便激活美國民眾的大選熱情。就此而言,中國靶子的“惡性”,對兩黨的政治家而言,並非戰略層面的認同,而是有意運用是選舉策略。因此,中國政媒和民間,沒有必要對美國大選中的中國因素感到不滿和憂慮。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實力提振的象徵。

  但須指出,美國兩黨把中國當靶子的做法,其實是不負責任的政治掮客行為。在美國,了解中國真實情況的人少之又少,包括那些參與大選的人士。他們在大選中對中國的抹黑和敵意化,等於給美國民眾洗腦,使美國人對華產生恐懼感。在這種情緒籠罩之下,強硬反華的一方會被選民認為是美國的拯救者,從而獲得民眾的青睞。正如 《荷蘭哨兵報》所論,貼標簽比解釋地緣政治經濟來得容易。而從歷史上看,打中國牌也的確成功地嚇唬和影響了民眾手中的選票。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