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對朝政策有了微妙變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30 14:45:43  


 
合法性遭受威脅

  另外,因為韓國有地雷密布的“三八”線保護屏障,一旦朝鮮崩潰,直接遭受大量饑民難民衝擊的,只有中國一家。或許正是基於這種自身安危的深切擔憂,中國政府才在近些年來,在遭遇巨大道德壓力指責的情況下,依然竭力支持朝鮮正常運轉,以避免朝鮮出現崩潰。

  但是,中國政府是不能容忍合法性遭受威脅的。所以,當中國的無償援助模式越來越遭受國內民眾質疑時,中國政府通過各種渠道甚至是威逼方式,說服朝鮮進行改革開放以維持政權穩定,就很容易理解了。中國政府可以忍受朝鮮帶來的國際負面影響,但不能忍受因為朝鮮帶來的國內不滿情緒。對於中國執政黨來說,維護在國內的長期執政地位,才是其最大的利益。

  其次,開放式變革已是“世界趨勢”。無論是阿拉伯國家的民主化浪潮,還是專制國家緬甸的轉型變革,都說明封閉式的高壓治理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唯一的出路是對外開放,接納現代價值。看看緬甸,這個國家的領土面積是整個朝鮮半島的三倍,並且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由於長期的軍事獨裁統治,緬甸人均收入只有800美元,與朝鮮差不多。然而,緬甸最近的開放給該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對於中國來說,說服朝鮮走向緬甸式的變革之路,不僅可減少其給中國帶來的國際負面影響,也可維持朝鮮的穩定,而後者是中國在朝鮮半島的根本利益。

  還應看到的是,改革開放30餘年,中國大陸的政情民心發生了巨大變化。朝鮮看上去仍是毛時代中國的怪誕模仿,這樣的體制已是中國早已拋棄的。歷史也已證明,這樣的政權不可持續。中國公眾尤其是年輕人,越來越對政府扶持這樣一個政權感到難堪,對於一個對民意有著強烈敏感度的政府來說,民意的變化帶來的對朝政策變化就不難理解了。

  而且,中國目前對朝鮮的無償援助政策,還會助長朝鮮半島的不滿情緒。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主席拉爾夫.科薩(Ralph A. Cossa)和執行主任布拉德.格羅斯曼(Brad Glosserman)在5月份曾聯合撰文稱,北京向朝鮮提供援助(卻不要求其開放和改革以為最終的和平統一創造條件)的時間越長,朝鮮半島的人民對中國的怨恨就會越深,對中國長期意圖的懷疑也會越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賴性越強,離心傾向越重。無論是中國鄰國緬甸還是非洲一些國家,都表現出這種強烈的傾向。越依賴一個國家,對這個國家越有一種恐懼感,進而是離心的傾向。

  欣慰的是,很多跡象顯示朝鮮開始展現變革的趨向。毋庸置疑,中國在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如果中國的努力,可以促使朝鮮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那麼中國的付出就是值得的,也將為中國贏來負責任大國的美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