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時:中日關係緊繃 台灣區域斡旋有價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19 17:09:22  


  中評社台北9月19日電/中國時報19日發表社論說,“國有化”釣魚台後的情勢似乎遠超過日本野田“內閣”的預估。中國大陸的“反日”運動如大火燎原,超過一百座城市在九一八紀念日當天,出現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亦使原本預先登場的中、日建交四十周年慶祝活動紛紛喊卡,不少民間經濟、旅遊互動也叫停,中日關係再現危機,其程度更甚於二○○五年小泉“內閣”時中日關係的緊張。 

  社論說,雖說兩次中日關係的危局皆為日本主動挑釁,但前次乃小泉首相在其任內,個人每年參拜靖國神社,喚醒中國人“抗日”的歷史記憶,經日本“扶桑社歷史教科書”催化,激起中國大陸的反日運動。基本上,此種“反日”為情緒性的,激情過後,仍會回歸“現實”,且因“現實”的考量,而重返“理性”,讓反日降溫,不易造成情勢失控,因而中、日間的衝突,其本質上迥異於此次因“國有化”釣魚台所引發的中國大陸反日示威。 

  誠然,“歷史認識問題”為日本與中、韓鄰國間關係的不確定因子,經常危及日本外交的現實利益。後小泉時代,日本為改善中日關係,歷任首相選擇迴避“靖國神社參拜”,企圖穩定雙邊關係,而其結果也的確讓二度經濟衰退的日本得以深耕中國大陸市場,對陷入通貨緊縮的日本經濟來說,有很重要的挹注效果。 

  因此,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官方刻意在“歷史認識問題”上克制,不再令日本右派在歷史教科書中借題發揮;但兩國在海洋利益的競爭關係上,又提供了日本右翼政客另闢戰場的溫床,釣魚台主權爭端旋即被石原慎太郎操作為裂解中日關係的催化劑,亦使原本朝野兩大政黨黨魁之爭的最熱議題,由經濟議題讓路給安保議題,石破茂、石原伸晃等右派成功掌握選戰主軸,在黨魁選舉中取得優勢,同時,在即將到來的眾議院大選中,中國大陸勢將成為渠等群起攻之的對象,以掩飾日本朝野對當前日本經濟困局的束手無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