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不是貿易惡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8 09:24:37  


其實中國是貿易戰的最大受害者,圖為9月7日,歐盟正式宣布對中國光伏電池發起史上最大涉案金額的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超過2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近1300億元。這對於處在行業低穀、並已經遭受美國“雙反”的中國光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評社香港9月28日電/新加坡《海峽時報》9月27日載文《中國是崛起的貿易惡霸嗎?》,摘要如下:

  不向日本出口稀土,不從菲律賓進口香蕉,讓有名的挪威三文魚變臭。中國對別國不滿的時候,這個崛起的亞洲國家越來越多地用經濟大棒回擊。這令外界擔心,一個恃強淩弱的全球貿易大國開始出現。

  考慮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益提升的影響力,此類報復性攻擊可能帶來傷害。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沒那麼嚴重。與所有中國使用經濟武器的可怕傳聞相比,中國實際採取的方式有分寸、很務實,目的是引起關注,但不觸及底線。一旦火氣消退,國內民族主義者的注意力轉到下一個熱點,北京通常會放鬆制裁、封鎖和抵制。

  菲律賓碰到的就是這種情況。今年4月在黃岩島摩擦緊張之時,中國使用“水果戰”回擊。中國檢疫部門阻止菲律賓第二大出口產品香蕉通關,稱來自菲律賓的香蕉有害蟲。但從6月起,中菲艦船撤出爭議島嶼時,中國消費者又能享用來自菲律賓的香蕉了。

  同樣,儘管因2010年諾獎事件對挪威很憤怒,中國還是小心翼翼地實施反制。和對菲律賓的香蕉一樣,中國對來自挪威的三文魚加大檢控力度,同時北京也延後了兩國自貿協定的磋商。這在國內形成了良好的宣傳效果:憤怒的中國政府懲罰了不聽話的挪威,中國共產黨再次代表全體中國人民反擊西方白人。不過,中國和挪威的貿易在去年第一季度就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 

  現在輪到日本這個對中國的“經濟憤怒”絲毫不陌生的國家了。2010年,東京逮捕一名中國漁船船長後,北京開始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而最近日本宣布“國有化”釣魚島後,中國威脅採取更嚴厲的措施。日本方面說,迄今為止,中國採取了包括延遲發放商務簽證、收緊日本進口產品的通關等手段。 

  但中國的經濟“攻擊”預計不會加碼。真實情況是,作為主要出口國,中國能做的也有限。除非中國打算兩敗俱傷,否則揮動經濟武器意義不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