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不僅僅是讓中國乃至全球華人驕傲的一個個數字,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的巨大貢獻。
中國有句民諺,“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而對全球來說,在旱災肆虐、國際糧食危機風險加劇的當下,則是“中國有糧,世界不慌”。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還有十億人是餓著肚子睡去的。而“一個饑餓的世界是危險的世界”,一旦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所需得不到滿足,便極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2008年的糧食危機中,從加勒比海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就曾因饑餓發生衝突和騷亂。
而在中國這樣一個正在快速推進工業化、現代化的國家,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始終堅持糧食自給戰略,並實現了高達95%的糧食自給率。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曾撰文質疑“誰來養活中國”。一段時間內,其觀點成了“中國威脅論”的一部分。10多年後的今天,在接連發生的國際糧價波動與糧食危機中,中國不斷從容應對,用事實回應了外界的質疑。
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喬塞特.希蘭曾撰文說:“當我在世界各地訪問時,人們問我為什麼如此有信心可以在我們這一代消除饑餓,中國就是我的答案。”
但不應該忽視的是,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仍難談得上得到了根本解決,長期以來,中國糧食供求始終處於一種脆弱平衡的狀態。未來,隨著糧食需求越來越大,耕地資源越來越緊,單產持續提高難度加大,個別種類糧食依賴進口,糧食生產消耗的能源增大……中國還有許多“功課”要做,包括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等。
而更重要的在於——“安民則惠,黎民懷之。”因為農業發展的根本,最終取決於那些一直延續著面朝黃土背朝天、默默無言在田地間耕耘卻過著粗茶淡飯清貧生活的農民。而對於執政者而言,繼續維護農民的權益,使廣大農民共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方可調動農民發展生產、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由此實現糧食生產持續增長的良性循環。
對曾飽受吃飯困擾的中國來說,需始終對糧食安全保持敏感。隨著備受矚目的中共十八大的召開,居安思危,並在此基礎上探索更有針對性的發展之策,應是中國下一屆政府繼續探索的永恒命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