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電/德國《時代周報》10月23日載文《中國不再希望便宜》,摘要如下:
由於中國工資上漲以及國外需求萎縮,許多公司將在華工廠搬到東南亞。資本外流表面上可能會損害中國,但實際上,這種發展對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都是有利的。
按照中國商務部一名官員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的說法,中國有1/3的紡織品、鞋和帽子製造商再也收不到訂單。奇怪的是,這篇報道的作者並沒有因為訂單減少而露出不滿。相反,他甚至認為可以“因禍得福”。
事實上,這種變化是中國希望看到的。中國領導人希望擺脫對出口的巨大依賴,贏得更強勁的國內經濟。便宜很快將成為中國的“過去式”。20多年來,中國廉價工資下生產的產品,淹沒了整個世界。超過5億中國人在共產黨的這種方式下脫貧。
現在,中國領導人希望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中國人社部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16省最低工資標準平均上調近20%。此外,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企業被要求至2015年,更注重質量,提高環保技術。
這種結構變化並不是沒有痛苦。有跡象顯示,中國經濟增速已減慢,以前的“世界工廠”正失去優勢。這帶來兩個問題:首先,國家將如何彌補出口產業工作崗位的流失;第二,中國的變化,對世界其他地區意味著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