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學者:南海會“巴勒斯坦化”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3 00:04:00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即將離任的東盟秘書長素林.比素萬日前對英國《金融時報》說,如果有關國家不付出更大努力化解緊張局勢,“南海可能演變成又一個巴勒斯坦”。

  廣西社科院研究員孫小迎在環球時報刊文稱,作為一個關注南海局勢的學者,聽到這個比喻還是有些吃驚。首先,這個比喻缺乏一些歷史文化基礎。眾所周知,猶太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衝突根深蒂固,而在南海不存在類似問題。中國歷史上一直開發南海。鄭和七下西洋,龐大的船隊都從南海經過,而上世紀30年代法國殖民者把中國漁民從南沙9個小島上趕走。中國歷代政府都沒有放棄過對南海相關海域的主權。因此,中國顯然不是像以色列那樣將國家“楔進”別人的領土,儘管猶太民族歷經了漂泊的苦難。

  其次,如今南海爭端雖已成為焦點,但多年來這裡的局勢相對平靜,很少出現擦槍走火的失控局面,這跟中國的克制很有關係。一些東南亞國家原本想把美國拉進來平衡中國,但對南海“巴勒斯坦化”的擔憂,真實地反映了他們對戰爭的恐懼,以及對美國的不可把握感,這其實是對外力介入南海事務一種本能的擔憂。試問,誰有可能在南海燃起戰火呢?主張和平的中國一定不會。那麼南海怎麼至於走到“巴勒斯坦化”這一步呢?對此,煽動域外大國與中國對抗的國家要反省,插手南海事務的域外大國要反省,挑唆離間中國和東盟國家關係的國家,如日本等,也要反省。

  任何國家都不能阻止中國對南海的和平開發。翻開地圖册很容易看到,日本向東沒有任何阻攔,菲律賓向東也沒有任何阻攔,相比之下,中國13億人民的海洋發展空間是比較窘迫的。同樣,日本的小笠原諸島包括南鳥島離日本本土非常遙遠,法國的海外島嶼跨過180個經度,唯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向東出海要經過層層島鏈。海洋關係到13億中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人權。現在個別國家聯合域外大國炒作南海爭端,這對中國難道不是一種挑釁嗎?面對這種挑釁,中國不應該做出一些回應嗎?因此,如果一定讓中國來承擔南海危機的責任,是不公平的。東盟國家如果有“被威脅感”,那一定也不是來自中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