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再出發”尤須提振社會信心指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06 09:57:40  


 
  其二,態度真誠,善接地氣。中國社會的信心指數猶如股市行情,既是形勢政策的雨情表,也是政府公信力的測試表。“後十八大”中國要深化改革,應對未來挑戰,官方更需態度真誠,善於溝通,讓民間了解中國尚不完美的現實和“深水區”的艱難,同時看到政府的努力和奮進。同時,開放溝通渠道,讓官媒語言和民間輿論場實現最大限度的融通,消弭輿論的各種困惑,避免“流言滿天飛”,讓社會信心的增長更真實更給力。

  其三,執政黨要善表達,更要有行動。時下中國民眾的怨憤和不滿很大程度也來自於官員的不作為,尤其房價、股市、教育不公和反腐等問題,“年年喊重視就是沒實招”、 “越反越腐”。“光說不練”時間長了,民眾“洩氣”、信心回落,社會不滿積累引發危機。習近平重提“空談誤國 實幹興邦”,正是給慣於“作秀”、“忽悠”民眾的官場一個警告。

  其四,培育理性的批評聲音。互聯網時代,中國社會前進的信心和勇氣也與呵護健康理性的輿論環境密切相關。批判是網絡社會開放社會的重要特征。批評和“罵聲”也是一種監督和提醒。管控輿論的思維要調整,一味壓制和封殺批評聲,並不會提升社會信心,而是相反。重要的是培育公眾看成就和問題的理性態度。中國新領導人已表態要重視網絡輿論包括罵聲“我們都要聽”,這是“自信中國”的一個重要信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