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共高層“個人秀” 浮現政治新變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8 09:21:17  


這是2007年1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右一)在浙江省慶元縣屏都鎮敬老院為老人們炒菜。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2月28日載文《中共高層“個人秀” 浮現政治新變革》,摘要如下:

  即將過去的2012年是個典型的“政治大年”,選戰換屆頻仍與經濟陰晴不定這兩大變量的叠交之中,觀察者都在捕捉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格局的潮流與風向。就在這一“節骨眼”,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連續以英文形式推出“中共高層新陣容”的人物特稿,為信息池注入新料。

  該系列特稿涵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部七位常委,除了突出他們的個人政績之外,也對他們的家庭狀況、親屬、個人從政經歷,甚至個人興趣愛好做了詳細的介紹。這一動作立即引起兩岸四地以及海外華媒的高度關注,並被廣泛解讀為中共高層帶頭樹新風、增加透明度的姿態。然而,新華社有意“定向投放”的西方媒體,卻表現得相對遲疑。

  “曬家私”這種事在歐美司空見慣,政治人物總是披露於公眾視野,政客明星化、政治劇場化。但官方媒體刊發政治局常委的特稿和舊照,不止在改革開放30多年,乃至在中共歷史上,及至中國政治傳統中,都是罕見的例外。年內,中共經十八大實現權力交接舉世矚目,西方媒體在描述中共新舵手時多用神秘字眼,明言或暗示中國高層政治人物相關信息之匱乏、不透明;年終,七常委再用這種前人未有的嘗試開一時先河,似令西方又有些消化不良,以致缺少及時的反饋。

  由此也可見,中共主動掀開神秘面紗之一角,尚不足以使西方長久以來對中共政治透明度的懷疑就此打消。以毛、鄧為代表的中共早期領導人,具有革命和戰爭年代鮮明的傳奇色彩,“導師”、“偶像”角色的精神遺產更甚於其作為政治家留給後人的印象。而稍晚的中共領導,則因“偉光正”式僵化宣傳而面目模糊,不免被西方描繪成缺少血肉的“職業政客”。直至十八大交接班期間,胡、習的個人信息仍被一些西方媒體視為禁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