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海軍取得長足進步但急需新思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8 08:37:45  


2月5日,“青島”艦在西沙海域進行縱向補給。
  中評社香港2月8日電/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2月6日載文《中國海軍急需新思維》,摘要如下:

  美國海軍協會最近舉行討論會,措辭尖銳地談到中國海上戰略及野心。最主要的仍是,中國未來會利用其海軍和其他海上力量做什麼。

  中國的海軍擴充幅度大範圍廣,且今後也不會駐足。解放軍在著力打造多項不同的能力,圍繞其擴軍是應急準備還是提升長遠實力的辯論,只有一個答案:兩者都是。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海軍已處於較為從容的位置,能進行多管齊下的發展。

  中國海軍取得長足進步,但路並不好走。特別是中國基本上只能單幹,今後不會更輕鬆;其潛艇計劃分散而拖延,尤其是核動力和彈道導彈艦船;其艦載防空能力仍遠落後於西方,大型水面戰艦數量仍明顯有限;航母總算起步了,但今後幾年仍需大量努力才能形成過得去的戰鬥力。

  不過毫無疑問,中國使用民事海上安全部隊越來越有效。各種迅速擴大的民事機構,如今成了中國的“大白艦隊”,令中國在應對危機形勢時不用承擔首先動武的責任。這在東海是好事,但在南海卻很危險,中國的海上安全機構至少比兩個南海沿海國家的海軍都強大,它們能且將會被作為一線部隊使用。不久前中國與菲律賓的對峙,也凸顯中國意圖的潛在問題。危險在於,中國以中央王國自居,同時奉行領土擴展的戰略理念,兩者體現於北京志在打造一條日益伸展的“海上長城”。 

  世界(包括中國)繁榮如此依賴全球海洋體系,北京若能以有助於全球海洋體系保護的方式行事,地區安全將能得到最佳解決。困難在於,這種海上依賴的局面對中國而言是全新的。中國人的思維需要改變,以便接受海洋首先是運輸媒介而非“藍色領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