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習李”外交發“力”不避“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19 09:01:56  


 
  這種“意志”,與習近平1月底同政治局委員的講話精神一脈相承。就在那次中共新一代“外交政策首次宣示”的講話中,習近平撂下硬話“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也撫慰世人“中國發展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再聯繫他接任中共總書記之後的“強軍”舉措、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的強勢推進,世界看到了一個有原則、講信用、關鍵時刻敢於亮劍的自信中國。

  說到底,不論是小國還是大國,只要維護的是本國正當利益,都應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與認同。大國因忌憚被外界誤解為“稱霸”而獨吞領土被侵犯之苦果,一些國家同情小國維權卻敵視大國維權的雙重標準,都有褻瀆正義的國際交往準則之嫌。
 
  中國人自然也明白“力有所不能舉、強有所不能勝”的道理,這類情境下,需巧借利益的切割、談判來實現。在中國人傳統的觀念裡,公開談“利”是會覺得羞恥的,因此中國過去在外交台面上談“利”顯得謹慎、委婉,更傾向於從“仁”的角度去發揮本國影響力。經過最近這些年的演進,新一屆領導人學會了西方政治家的坦率,能夠開誠布公、理直氣壯地談利益,討價還價,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去說服對方。

  李克強17日稱,他欣賞美國媒體“不同大國之間的衝突並不是必然定律”的觀點,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要基於利益考量,尋找利益的共同點與匯合點。這種利益,既包括經貿往來中巨大的物質利益,也應該包括讓太平洋成為“太平之洋”、“合作之洋”的戰略利益。經貿利益可以實實在在感受到,而戰略利益卻很抽象,需要雙方不斷磨合、協調,直至在諸多重大國際問題上達成某種默契。這尤其需要有遠見的政治家發揮作用,需要雙方保持對話的順暢與坦誠。

  習近平當選中國國家主席數小時後,就應約與奧巴馬總統通電話。兩人都認為保持例行對話很有價值,中美之間完全可以通過不同層次對話機制,進一步縮小分歧,擴大共同利益。美國智囊已呼籲奧巴馬率先鬆動姿態,就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再平衡,贏得中國新領導層的好感與信任。接下來一段時間,美國高官會啟動頻繁的訪華行程,有對話就有希望。

  “在場上,一個是原則,一個是策略,要把握好。” 中國新政府主導的實用外交登場了,發力對應的是原則,尋找利益匯合點對應的是策略。堅守原則,該出手時就出手;講究策略,善找雙方利益交匯處。以這種方式應對,就有希望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