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習近平拉攏俄羅斯抗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或許正反映了他對中國社會穩定發展的憂慮。在中國官方話語里,“境外勢力”是出現頻率相當高的概念,無論是西藏、新疆,還是香港出現爭議性問題,最終的矛頭幾乎都指向居心不良的外國人。西方社會以人權、自由等為普世價值,利用它來介入他國內部事務,包括用軍事手段顛覆政權,無疑讓采納不同價值體系的中國官方戒慎恐懼。“中國威脅論”以不同的包裝反覆被推銷,更強化了北京強硬派的立場。
習近平在權力接棒前,已經表現出對西方國家就中國事務指指點點的不滿;在掌握權力後,難免要影響中國外交戰略的舉措。中日在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主權糾紛里,一度發生瀕臨軍事衝突的狀態,背後恐怕不無習近平強硬作風的影子。在朝鮮發展核武的問題上,雖然連中國輿論都表現出對平壤不斷耍賴的不滿,北京除了在聯合國有些戰術性舉動外,對朝的基本方略則保持不變。這背後是否代表對美日外交利益保持適度壓力的思考,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雖然利益始終是外交領域的硬貨幣,中國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制定策略,完全無可厚非,但作為具有雄心壯志的崛起大國,世界對於中國的期許,乃至中國對自我命運的期許,並不能完全只從利益來實現。如何提出一套類似其歷史上的“王道”價值來抗衡“霸道”,在中國國力蒸蒸日上的當下,越來越顯得迫切。唯有以此承擔大國無可回避的責任,中國才算真正完成了復興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