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日電/英國《金融時報》3月29日載文《中國股市改革紅利何在?》,摘要如下:
中國股市周五幾乎以平盤報收,至此,上證綜指一季度累計下跌1.43%,呈現先漲後跌的局面。當國內投資者還在慶幸免受歐債危機重燃巨大衝擊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股市,周四標準普爾500指數卻再創歷史收盤新高。
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處於危機風暴中心的美國經歷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資產縮水、失業率不斷攀升、消費開支縮減等等副作用影響著美國民眾,償還債務成為近幾年美國人的首要任務。隨著美聯儲推出的一系列刺激計劃,美國經濟復甦、企業盈利增長成為金融海嘯四年多後美國股市本輪上漲的主要引擎。儘管此前受到塞浦路斯救援疑慮影響,但是絲毫不能阻礙美國股市再創歷史收盤新高的腳步。
再回到中國股市,同樣是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除了2009年受到中國政府“四萬億”的刺激出現上漲行情以外,其餘時間內中國股市均在不斷挑戰市場的底線、政府的底線以及投資者的心理底線。上證綜指周五的收盤點位是2236.62點,距離2007年的歷史高點,損失達六成。
美國股市新高,中國股市繼續低位徘徊,投資者不禁要問:一個身處金融海嘯中心的美國股市不僅沒有深陷泥潭,反而收複了金融危機中遭受的跌幅,甚至新高。一個近四年經濟增速平均9%的中國股市卻為何始終萎靡不振。
市場是否成熟是一個原因,投資者是否成熟也是一個原因,但是最為關鍵的原因還是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上的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