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寶馬X4概念車亮相車展。當日,第十五屆上海國際車展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向海內外媒體開放。 |
中評社香港4月22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19日載文《上海車展上的表面現象可能欺騙你的眼睛》,摘要如下:
步入2013年上海車展的寬敞展廳,如果來賓把中國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弄混了,這是可以原諒的。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等廠家生產的新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看。看起來他們似乎已準備好與大眾、豐田和現代等品牌爭奪客戶。
來賓不要被其精致的外觀糊弄,中國汽車品牌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要想迅速還原現實,只需往車展外面走幾步,看看路上都開的是什麼車:如果說上海人開的車在某種程度上引領了中國的潮流,那麼中國汽車製造商應該會有些絕望吧。
中國汽車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達到5年來最低水平。中國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於2012年錄得虧損,而比亞迪公司2012年利潤下降了94%,其他中國汽車製造商也面臨嚴重的財務壓力。
目前每售出10輛新車中就有7輛為國外品牌,這個事實對於北京的決策者而言十分惱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們一直在嘗試打造中國人自己的知名汽車品牌。
中國汽車製造商多年來提供質量平庸的產品,飽受品牌信譽不佳的困擾。在中國社會中,一個人開的車仿佛一張個人成就的巨大海報,人們只有在買不起大眾、雪佛蘭或本田等更顯尊嚴的車型時才會選擇比亞迪和奇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