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克強訪歐 彰顯“典範意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9 09:25:22  


 
  李克強訪德成果,最引西方媒體唏噓的是:德國為了中國市場,居然與中國站在同一陣線共同反對布魯塞爾!這是極為膚淺的解讀。默克爾極力反對“對華雙反”的背後,是與中國共同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理念支撐。因為德國在“歐債危機”與“經濟危機”之中,汲取的教訓與歐洲很多國家截然不同:危機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的錯。走出危機也必須在“修身”而非“攘外”上做文章。德國通過改革贏得企業的競爭力,而強大的競爭力使其出口立於不敗之地。簡單說,貿易保護不是德國的選項。因此,此次默克爾並非迎合李克強,這只不過是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種種分歧之中的一個,是表達其贊成通過協商而非“關稅壁壘”來解決貿易紛爭的理念。

  誠然,兩個外貿大國在這種特殊場合,共同發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強音,極具典範意義。

  實際上,中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與數年前中國在哥本哈根接受的西方壓力有關。為實踐環保理念,此後,中國花大力氣搞低碳經濟,成績卓著,也受到西方輿論的肯定。但是,中國太陽能板價格低於歐盟,難道不是一個可以預期的結果嗎?中國的產品大多有價格優勢,歐盟如此保護,能保護得過來嗎?德國貨並無價格優勢,卻銷路良好,歐盟官員實應換個思維方式而思之!

  中德關係的典範意義,還體現在雙方對各自發展道路的理解、尊重,以及雙方對對方在歐債危機中扮演角色及作用的認可。這在本次兩國聯合公報中均占了單獨的條目。

  眾所周知,面對歐債危機所衍生的種種爭論,有些並非僅僅涉及“緊縮”還是“增長”這樣的命題,更暴露了某種生存與發展文化的異同。德國雖身在歐陸,但卻是歐洲唯一一個與中國一樣沒有“寅吃卯糧”的國家;也是唯一一個及時實施結構改革的國家。這個共同點對雙邊關係的影響,要比今天的貿易數字,具有更深遠的意義。這是中德關係“可以更好”的典範意義所在。

  李克強在德國講話時,將中國經濟“轉型”將給兩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觀點,亮給德國。雙方在此領域達成重要共識。這將在未來很長一個時期內,成為中德關係更上一層樓的強大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