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棱鏡門:美國欠中國一個說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6 09:25:29  


過去一周來,“棱鏡門”事件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爭議。圖為6月14日,美國紐約的一對父女手舉寫有“安全得讓我感到害怕”和“不要聽愛因斯坦、愛迪生和富蘭克林的話,他們也連高中都沒上完”的標語進行抗議。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美國《僑報》6月15日載文《棱鏡門:美國欠中國一個說法》,摘要如下:

  美國“棱鏡”事件曝光所引發的“監聽門”風波愈演愈烈,暴露的內幕令全世界為之驚心。最近還涉及到了中國。香港《南華早報》6月12日報道,“洩密者”斯諾登爆出猛料,表示美國政府入侵中國網絡至少有4年時間,美國政府黑客攻擊的目標達到上百個,其中還包括學校等目標。此外,斯諾登也說,美國政府隨時可以讀取任何人的電郵。對此,白宮顯得十分尷尬,迄今為止以調查仍在進行為由,對以上諸項指控不予回應,而強調美國政府的做法合乎美國法律規定。中國方面則對斯諾登的說法本身不作評論。而在14日,中國外交部宣布設立了網絡事務辦公室,負責協調開展有關網絡事務的外交活動,並表示,網絡空間需要的不是戰爭和霸權,而是規則和合作。

  “監聽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令美國國內輿論沸騰。民權組織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正式起訴聯邦政府,指認政府開展“棱鏡”項目侵犯言論自由和公民隱私權,違反憲法,請求聯邦法院下令中止這一監視項目。谷歌、微軟、臉譜等網絡巨頭,紛紛撇清自己,與政府的監控計劃劃清界限。

  奧巴馬和美國政府則極力辯解,稱監聽是出於反恐的需要,而且符合法律程序,但這難以服眾。民主制度的真諦,就是對個人自由的保護。隱私權屬於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受到從憲法到各種法律的保護,這是美國民眾最為珍惜的。而對政府權力限制,同樣是民主政治的精粹。政府權力有著自我膨脹的傾向,假如對其不加限制,它就將成為小說《1984》所描寫的超級恐龍。

  同樣的,一國政府對另一國的網絡攻擊和監視,同樣是沒有道德和法理依據的。美國在這一方面立場尤其強硬。早在2011年,美國發布“網絡空間國際戰略”,宣布美國將網絡攻擊視同戰爭行為,如遭遇有可能威脅國土安全的網絡攻擊,美國可以動用軍事實力反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