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債券流拍,銀行違約:中國沒錢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19 11:33:41  


 
  當2008年全球經濟衰退給向中國襲來時,上屆政府沒有允許經濟進行相應調整。而新一屆政府正在啟動這一關鍵任務。

  野村證券(Nomura)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說:“他們的選擇不在於是否要收緊,而在於何時收緊。他們越早採取行動,那麼其代價就會越小。如果他們拖得越久,要應對的不良貸款就會越多。”

  張智威此言聽上去像是中國選擇了早動手。值得讚揚的是,新任總理在其任期一開始就開始採取行動,但中國政府應該早今年3月份之前就開始收緊政策。

  李克強總理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是中國的巨額債務。在去年年底,信貸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可能已達到198%。據裡昂證券(CLSA Securities)亞太市場中國大陸/香港策略部董事總經理鄭名凱(Francis Cheung)預計, 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245%。惠譽國際評級公司(Fitch Ratings)剛剛對中國的信貸創造發出了一個非同尋常的警告。

  擺在政府面前的選項沒有多少,而且沒有一個可以稱得上好的。誠然,他只需繼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就可避免清算日的到來。然而,這種做法會讓融資成本保持低位,從而放任更多糟糕的投資決策,因此會導致潛在的債務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中國很早就跨過了債務的收益遞減轉折點。在2007年,政府每授予1美元信貸,可創造83美分的GDP。如今,每授予1美元信貸,只能創造17美分的GDP。

  因此李克強不應該擴大貨幣供應,但又不能收緊信貸,至少無法在不冒大風險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如果正如上周五的國債拍賣所證明的那樣,就連中央政府也難以籌集資金的話,那麼只需想想那些融資杠杆已很高的企業、資金短缺的地方政府以及搖搖欲墜的銀行所面臨的融資困難吧。

  搖搖欲墜的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The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一直試圖對危險到不合理地步的理財產品的發行商(他們在持有長期資產的同時一直在積累短期負債)以及臭名昭著的“影子銀行”予以約束。

  銀監會的嚴厲打擊已經令中國整個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不寒而栗。比如,光大銀行(China Everbright Bank)本月6日在60億元銀行間同業拆借貸款上出現違約。路透社(Reuters)報道,市場傳言最近幾家銀行未能在銀行間同業拆息業務上履行義務。

  這些違約意味著中國政府不太可能很快推高利率。正如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範力民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諾伊曼(Frederic Neumann,中文名:範力民)上周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困難的地方在於,中國目前的融資杠杆水平非常高,以至於很難在避免造成巨額經濟損失的情況下提高利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