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積極有所作為 化解大學生就業矛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6-24 13:50:00  


  作者:蔣明桓(浙江寧波 投資分析)

  近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透露,未來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保持在年均700萬左右,約占每年新進人力資源市場勞動力的一半,且這一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再加上中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城鎮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和退役士兵,總量近1600萬人,我國青年就業壓力巨大。而此時,中國經濟面臨著增幅下滑的風險,有分析認為未來5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都不容樂觀。
  
  如何化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矛盾,形勢逼人。為此,我們應該積極有所作為,採取得力措施加以應對與解決。
  
  首先,推進改革。沒有人員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區間的合理流動,就不可能實現就業壓力在全社會的相對均衡分布,對化解大學生就業矛盾極為不利。而要較好的解決人員的合理流動與就業壓力之相對均衡分布的問題,就必須逐步有序不停頓地推進改革,著力縮小行業間、城鄉間的差距,縮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不斷創造與完善就業機會公平、公正的基礎與環境。
  
  其次,用好增量。就是要有保有壓,讓有限的資源更多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多地服務到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不是落後產能,更多地服務三農、小微企業等薄弱領域。杜絕教育走上脫“實”向“虛”,靠錢生錢的邪路。
  
  再則,盤活存量。就業難的問題多年遲遲不能得到實質緩解,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在於,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夠市場化,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間存在嚴重的錯配關係,導致,“就業難”與“招工難”現象並存。盤活存量,就是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市場化改革,讓市場在高等教育資源配置過程中更好的發揮基礎性作用
  
  最後,以職業技術教育為突破口。一方面,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根據產業發展變化,加快培養一些掌握熟練技能、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有利於打通或者緩解人力資源對經濟轉型升級與產業結構調整瓶頸制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提高大學生就業率能夠發揮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近年來在教育產業化與緩解就業壓力發展思路之下,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快,脫離實際的傾向較為突出,導致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產能過剩情況較為嚴重。而針對高等教育進行適度的職業技術教育改造,相當於用調存量的辦法化解產能過剩,不但空間可觀,而且可操作性強。很明顯,以職業技術教育為突破口,是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實現再平衡的重要抓手,對化解產能過剩與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所具有重要意義、可行性,值得有關方面認真研究。
  
  總之,化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必須用改革的方法,選准突破口,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方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