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放緩沒那麼可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6 20:31:06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結構調整可能會對某些方面造成衝擊,但其影響不應被誇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中國經濟增長率開始達到10%時,中國的增長對於全球經濟的價值僅相當於美國經濟增長1%。雖然有其益處,但卻容易被忽略。而在經歷了四分之一世紀的高速增長之後,如果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為8%,則相當於美國經濟增長4%。

  即使中國經濟以每年7.5%的速度增長(正如其在今年第二季度的表現一樣),它對擴大全球需求的貢獻仍然超過任何其他國家。因此只有對於那些天真地以為10%的增長速度可以永遠持續的人來說,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才會成為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面對中國經濟再平衡,有人歡喜有人愁。當前感到緊張的包括澳大利亞等大宗商品出口國,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支撐了中國的建設熱潮。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表示,他的國家目前面臨長達十年的資源熱潮行將終結的現實,因此“經濟結構多元化以及提高生產力對於澳大利亞而言已不再只是重要了,而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也有受益者。只要中國成功做到了刺激消費並轉而逐步壯大服務產業,生產供中國消費的其他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將因此獲益。

  裕信銀行(UniCredit)的安德烈亞斯•雷斯(Andreas Rees)指出,雖然今年德國對中國的汽車出口已經有所下滑,但主要原因在於需求暫時受到抑制,因而很可能只代表了整體上行趨勢中的一個停頓,而非趨勢的逆轉。他表示:“設想中的中國經濟向消費傾斜的再平衡,應該會進一步擴大中國家庭對於汽車的需求。”

  在這條經濟結構再平衡的道路上存在一定風險。在消費接過主要增長引擎的接力棒之前,中國的投資規模可能有所下降,進而導致增速放緩惡化為中國經濟的硬著陸,在這種情況之下將只有輸家,沒有贏家。這種結果是可能出現的,正如IMF每年派往中國的監管代表團所建議的那樣,中國需要大力改革以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

  但是否可能出現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各方的共識是否定的。近年來傳統經濟智慧在預測經濟走勢方面一直存在巨大偏差,但幾乎所有人仍然一致認為,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全球經濟危機將上演由中國擔任主角的第三幕——在此之前第一和第二幕分別由美國和歐元區擔綱主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