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做海洋強國是中國崛起規定性動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02 07:53:59  


中日兩國公務船在釣魚島海域最大規模的一次正面維權交鋒(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決心又一次得到公開宣示,而且這一次是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從政治局集體學習的場合提出的。做海洋強國已是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它對中國的戰略意義將不斷得到新呈現。

  環球時報今天社評說,做海洋強國是中國最近這些年的新覺醒,直到今天很多中國人對海洋強國內涵的認識仍需不斷加深。隨著中國發展,我們第一次獲得了真正成為海洋強國的可能性,這讓輿論躊躇滿志,同時也有些忐忑不安。

  我們發現中國最新對外摩擦幾乎都來自海上,外界對中國走向海洋的各種“憂慮”成了“中國威脅論”最活躍的源頭之一。一些最尖銳的外部挑釁也都來自海上,這是中國當前對外關係中最棘手的一部分。

  在海上抵制力量中,日本扮演的角色最激進,也構成了一些最現實的危險。就在8月1日,日本自民黨通過方針,要求政府阻止中國在東海開採油氣,日本的無理要求絕不會被中國接受,但它帶來的干擾又是真實的。 

  做海洋強國不全是在對外爭執中占據上風,它也包括掌握先進的海洋綜合開發技術,有能力維持海洋開發同海洋生態之間的平衡,將海洋產業做大做強,並向遠洋公海海域拓展,海洋產業的蓬勃發展將為中國的對外競爭提供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最缺乏的就是海上經驗,很多重要的遠洋活動和在爭議海域的行動都是近年才開始的,日本等國的反對以及西方的警惕都意味著什麼,由此導致的風險有多大,我們不太熟悉,中國對於有可能引起爭議的海上行動總體上是謹慎小心的。 

  然而這兩年的現實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多麼克制,有些麻煩還是會找上門來。圍繞黃岩島和釣魚島,我方採取了堅決行動,對方實際上都有所後退,這些是否可以成為中國今後處理海上衝突的模式,還需進一步的驗證。 

  現在看來中國發展海洋經濟的民間動力不難調動,最難的還是處理與周邊國家的海上摩擦,以及與美國半明半暗的博弈。在後一類問題上的得分可以拓寬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空間,提高發展海洋產業的安全系數。 

  中國堅持和平解決爭端,但必須準備好應對戰爭挑釁的充足能力。一些問題我們眼下看不太清楚,是因為這些問題背後的實力對比還有些模糊,中國的力量水平再提高一個層級,有些問題可能會自然化解。 

  比如中日海洋爭端的實質絕不僅僅是一點利益的糾葛,它被日本當成了抵禦中國崛起的綜合防線,包括心理防線。中國的海上競爭力量需要最終有針對日本的壓倒性優勢,到那時日本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囂張。 

  建設海洋強國是技術和產業問題,但又是中國面臨的全方位考驗。中國在擠進已經相當擁擠的海洋,這一新領域的開辟將是無盡的操心事。中國人需要意志堅強,需要團結,加上我們龐大的實力規模和人口規模,別人同我們作對將會麻煩更多,“不情願”更有理由。 

  必須看到成為海洋強國是中國崛起不可缺少的規定性科目,這項陌生的事業將決定中國未來做世界性強國的質量。這絕非中國現代化的“面子工程”,我們唯有一絲不苟地做好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