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所謂“漢字危機”需要引發更多關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2 11:33:32  


  中評社香港8月12日電/在歌唱類選秀節目被叫停調整之後,《漢字英雄》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兩檔文化類節目橫空出世。節目本著“拯救漢字危機”“領略漢字之美”的理念,引起越來越多的觀眾注意。而“‘癩蛤蟆’難倒七成人”“成人漢字書寫能力低能”的話題,在人們中引起反思。更有網友調侃,“難道將來,寫漢字會成為一種絕活?”

  據新華網報道,人們在討論和吐槽中,恰說明了國人意識到自己已陷入一種“漢字危機”。的確,近些年有關漢字的各種誤讀誤寫甚至篡改行為,屢見不鮮。

  有“語林啄木鳥”之稱的《咬文嚼字》每年底都向社會公布當年“十大語文差錯”,許多差錯來自日常生活,是當下中國人濫用和錯讀漢字的一個縮影。

  去年電視熱播劇《甄嬛傳》,“嬛”字讀音從小說到電視劇一直在被謬讀,最後成為全國觀眾口口相傳的白字劇。這部熱播戲本因其深厚的文學語言被盛讚,卻因一字沒過的語文關,成為遺憾甚至笑柄。

  再看看近年來發自網上的各種惡搞語言:“十動然拒”(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人艱不拆”(人生艱難,有些事就不要拆穿)……《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鑒在微博上說:“這樣的網絡流行語,其實已走上囧途,既沒有吐槽、賣萌的創造力,也沒有“白骨精”、“蛋白質”的幽默感,純粹是生拼硬湊,無趣且無聊。”

  一面是隨著書寫工具的革新,帶來人手寫能力的全面退化,使漢字成為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面是網絡時代的語言革命,漢語進入無序、無解甚至無厘頭的“文字狂歡”。

  曾幾何時,國人曾掀起過臨摹“龐中華鋼筆書法字帖”的熱潮。那時,人們堅信“字如其人”,每個人都希望寫得一手好字,起碼自己的簽名能“拿得出手”臉。而今,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字寫得扭扭歪歪,甚至白字錯字、提筆忘字。撇開智能輸入法,現代人陷入拿起筆就忘記如何寫字的尷尬。

  電腦普及之初,社會上各種盲打速錄大賽盛行,人們由在鍵盤上挪不開雙手迅速變得遊刃有余,甚至許多老年人能在QQ、智能手機中網聊得熱火朝天。鍵盤的確給文字傳播帶來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就像硬幣書法代替柔軟的毛筆字一樣,這無疑是社會發展的進步。但在這種進步之下,作為古老漢字的繼承者,中國人還要擔當著繼承和傳播這一文化的歷史使命。

  漢字博大精深,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我們是使用它、繼承它的人,守護這一寶貴的文化迫在眉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