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漢字為何是方塊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9 07:54:39  


圖片來自網絡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電/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著的柱子。

  在確立方位的時候也是如此。“中”字是最早出現的一批漢字之一,也是最能夠代表古人思維方式的字。古人雖有四方觀念,但這四方是被納入一個四方形中的,處於這個方形中央的,即為“中”方,商代已有“五方”和“中國”的概念,“中”就是指處於中央位置的商都;四邊是東西南北四方。這種四方的思維方式,甚至體現在時間與空間的結合上——東方與春季結合,由木主持,南方和夏季結合,由火主持;西方與秋季結合,由金主持;北方與冬季結合,由水主持,土兼管中央與四方。

  從甲骨文可以看出,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漢字一字一方格的特點已經完全成形了。此後,春秋戰國時從篆書到隸書,漢字完成了一次飛躍,表現在字形上,就是從以前的圓潤瘦長變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塊字。

  在專門研究書法史的中央美院劉濤教授看來,這種方方正正的寫法,正是中國古人所追求的客觀美——穩重、端莊、平衡對稱,有一種周正之美。雖然後來有了“龍飛鳳舞”的草書,但每個朝代的正體字,仍然沿襲著工整的書寫模樣。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寫得規規矩矩,在當時寫字是件極其莊重嚴肅的事。到了周朝後期,各國紛爭,文字異性,但距離周國最近的秦國,其正體字仍然是規正的篆體字。秦國滅六國,建立秦朝之後,正式立小篆為正體字。但在官方規定的正體字之外,秦簡上還出現了一種輔助性書體,即後來的隸書,到漢代漢武帝年間,隸書逐步取代篆書成為正體字。此後,在魏晉南北朝年間,楷書盛行,成為官方認可的正體字,一直流傳至今。

  雖然書寫方式不同,但對平衡對稱、周正之美的追求卻一直沒變。劉濤介紹說,唐朝時讀書人多了,國家需要的人才也各種各樣,便開了各種考試科目,用科舉制選拔人才。書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書字體,皆得正詳”,文字與書寫並重。吏部詮選(選拔任命)官員時,也要經過一道考試,考試的內容是“身(身材和長相)、言(口頭表達能力)、書(書法)、判(公文)”。四項中的“書”,要求便是“楷法遒美”。因為文字書法的優劣關係到個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謂“升沉是系”,所以仕進者非常重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