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必因“撤離中國”而亂了方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9-06 09:31:57  


 
  確實,從中國金融業的現狀來看,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提速,加上中國房地產和金融業的泡沫風險也不宜忽視,中國“四大行”令外資垂涎不已的吸金能力恐怕難以為繼,外資抽手本不足為怪。同時,美國銀行近來也在進行大調整,以適應可能生效的國際銀行業監管新規定(即巴塞爾III協議)。與此同時,除了“美國經濟看好”、“量化寬鬆即將結束”、“美國生產恢復競爭力”等推動資金回流的原因外,美國輿論中“銀行資不抵債”的警告也越來越多,這也可能是促成美資暫時回流的一個原因。從宏觀來看,這是全球化背景下資本流動的一種現象,不必過度驚慌。

  另外,歐美部分輿論借勢“唱衰中國”,也不能排除希望中國繼續刺激經濟,把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責任盡可能推給中國。

  凡此種種,客觀上都對中國造成一定的壓力。

  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現階段有自己的兩難處境:選擇經濟更健康、社會更公平的發展模式,就不得不以犧牲增長速度、流失部分資金為代價;這一戰略選擇並非毫無風險,因為經濟減速過度便可能導致硬著陸,其後果很難預料。但從長遠看來,與中國根本利益最為契合的,非轉型莫屬。因此,雖有風險和代價,中國當局仍堅持轉型戰略,前提自然是風險與代價都在可掌控的範圍內。具體歸結到美資撤離中國銀行業,相信不至於對中國經濟的轉型戰略產生影響。無論“撤離”是否坐實,中國方寸不可亂。要知道,政策的穩定有利於市場的穩定。

  從全球角度來看,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達國家經濟體並駕齊驅,比一枝獨秀更利於世界經濟的平衡增長。中國如能抵住外部壓力和內在誘惑,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世界,都將是福音。只要中國的大方向不改變,資金的流去與流回,不應該成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