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球時報:毛澤東時代繪制了民族復興草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11:13:22


  中評社香港12月24日電/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將至,紀念以及談論這位偉人的聲音大量湧現。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毛對當下中國社會的影響仍相當深厚,他的威望不容撼動。

  然而對毛澤東的愛戴並沒有影響我們從他那個時代向前的改革開放,回過頭看,毛去世後的這三十幾年,中國又向前走了很遠。與此同時,對毛有各種爭議從未停止,但這沒影響主流社會對毛評價的穩定性。總體看,中國社會對毛的態度是實事求是和成熟的。

  毛之後的中國既傳承、堅持了毛澤東思想,又形成現代意義極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舉望世界,這樣的思想和政治發展非常可貴。

  改革開放的中國從毛澤東時代繼承了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管理的大框架,繼承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還繼承了國家繼續發展的一些基礎性和關鍵性條件。但國家也與時俱進,改變了毛時代的很多做法,這使得今天的中國既與毛時代的中國是傳承和發展的關係,又看上去像是一個“嶄新的”中國。

  應當指出,毛澤東帶領新中國做了社會發展道路的大量探索,他所犯的一些錯誤有的是歷史局限性造成,而這種歷史局限性,不僅是他個人的,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還有一些不能不說就是“不成功的探索”。這兩種情況有時是相互交叉的,今天的中國社會反思它們,最重要的是避免今後重蹈覆轍,而不應是為否定那個時代羅織罪名。

  從鄧小平時代開始,中國大興改革。領導人終身制取消了,個人崇拜不再搞了,實事求是原則得以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受到持續倡導,僅僅因為有了這些,中國就又向前大步邁進了。

  毛澤東的問題之一就是沒有尊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理想主義代之,試圖通過群眾運動的方式開展“大躍進”,把國家帶向現代化。這一教訓全黨以及中國社會得以深刻銘記,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一直擔心頭腦發熱,國家發展計劃不斷微調,一出現浮誇的苗頭很快就遭到政府和輿論的聯合打壓。

  以階級鬥爭為綱和“左”的思潮讓我們一度吃虧,今天中國社會已經形成對那些傾向的高度警惕。反右運動、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給社會帶來的大面積傷害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中,這也催生了我們對社會穩定的特殊珍惜。

  今天的中國比毛澤東時代更致力於發展人權事業,更重視言論自由,我們對於現代化的理解已經比幾十年前有了更豐富的內涵,中國進入全面發展的爆發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