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有人用過騰訊的微信(WeChat),或者參觀過由王澍設計、獲得了普利茲克獎(Pritzker Prize)的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新校區,卻仍然聲稱中國的一切都來自抄襲,那麼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用心去看。確實,中國人的模仿傾向超過了西方人認為禮貌或合法的程度。一家重慶公司被指抄襲了出自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一整座大樓設計。這種做法應當受到譴責——但西方也不應忘記自己的歷史。從倫敦到華盛頓的建築師都興高采烈地抄襲過帕拉弟奧(Palladio)的設計。
據我所知,雖然中國政府在某些領域施行了限制措施,但中國和其他國家一樣高度重視創意和創新。而西方的懷疑主義態度意味著機會被白白錯失。中國政府明白,必須引入新的思路以管理好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建設熱潮。中國總理李克強表示,中國的城市管理模式將決定民眾的生活質量以及經濟的生命力。中國需要規劃大師、城市交通專家、“智能城市”設計師、景觀建築師、節能工程師以及市內裝飾設計師。而西方在這些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但令人失望的是,上個月由李克強總理與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José Manuel Barroso)主持的創意城市會議上,歐洲人沒能拿出有新意的構想。
在電影行業也是一樣。運用動作捕捉技術拍出了影片《阿凡達》(Avatar)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正在天津市一座新建的大型攝影棚中製作自己的下一部電影。我曾問過數家西方動作捕捉技術公司,對中國有沒有興趣;但到目前為止尚無一家公司在中國市場上有所動作。
那些成功進入中國市場的公司有以下四項特點。他們將精力集中在自身擁有明確優勢的領域。他們在中國設立辦公室——規模大一點比較好,因為中國人以大為美。他們知道如何將自身技術與中國當地人才結合起來。
他們還盡可能多地造訪中國,因為中國的商務往來是以人際關係為基礎的,就像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那樣。當前中國正在個人自由、政府角色、風險本質、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類型方面做著試驗,這也和美國一樣。這是一場值得進行的對話,而在創意產業展開合作是一個完美的出發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