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莫讓“地方債”影響改革全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6 08:42:31


 
  因而,對於地方債這匹“野馬”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配好“馬鞍繮繩”,更好地駕馭它。在此前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便首次將控制和化解地方債作為2014年經濟工作要點。而在財政工作會議上,中國財長樓繼偉則為地方債管理指明了方向——要修明渠、堵暗道,有效防範和化解財政風險。

  誠然,中國經濟依然是個不太協調的綜合體。既有多年快速發展累積的財富,新釋放的制度紅利與新型城鎮化的增長潛力,但也有諸多令人擔憂的不確定性:人口紅利式微、地方債風險增大、增長方式不可持續……

  隨著中共十八大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2014年亦被視為中國再啟改革的開局之年。在此背景下,勿讓地方債影響改革大局。這就需要——首先,改變唯GDP考核的現狀。不少分析已經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始終沒有創新驅動、管理驅動,都是資源驅動、投資驅動。

  GD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而大量投資只能通過舉債籌措資金。因此,政府投資不減,經濟結構轉型難以成功。

  其次,地方債務不是一道免費的午餐,需要正確認知債務的經濟屬性,尊重經濟規律,並抑制各級政府的隨意舉債和超額支出的陋習。

  第三,調整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不平衡問題,中央將減少在財政上的過度集權,而給地方政府提供一條新的融資渠道。而根據中國高層的改革部署,解決的辦法是一方面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能。

  2014,世界經濟春天的腳步正在走近,中國也正以適當放緩經濟增長的腳步換取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與空間,但是,這個放緩必須是主動的、有節奏的、可控的,決不可讓地方政府債務成為調結構、經濟增長穩中求進的絆腳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