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文革”,個體道歉後還需集體反思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9 09:13:23


1月12日,宋彬彬在北京師大女附中向文革中受到傷害的老師和同學鄭重道歉。這是繼陳小魯道歉後的又一起重要的懺悔事件。宋彬彬是文革學生領袖的“符號”之一,她的道歉具有指標意義。據介紹,宋現場很動情,數度落淚。
  中評社香港1月19日電/美國《僑報》1月8日載文《“文革”,個體道歉後還需集體反思》,摘要如下:

  連日來,開國上將宋任窮之女宋彬彬(宋要武)回中國向“文革”中被傷害的母校師生道歉,在海內外掀起諸多討論。
 
  作為給毛澤東戴上紅袖箍的“文革”學生領袖“符號”之一,30多年來,有關她或真或假的傳聞,或憤怒或同情的聲音,並未因“文革”結束而終止,亦未因她的遠赴美國而離去。而今,已近遲暮的她站出來道歉與懺悔,叫好者有之,質疑聲亦有之,甚至於有些受害者家屬並不接受道歉。但我們仍願意相信這是一種真誠、自覺的道歉,並有著積極意義——於己可在人生的盡頭卸下沉重的精神包袱,於整個國家和民族則有了一次再度審視歷史真相、以自省推動社會進步的機會。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民間對“文革”的歷史,多有反思,不少紅衛兵、造反派,紛紛向受害者道歉、懺悔。特別是去年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的道歉,一時掀起輿論的強烈反響。
 
  眾所周知,“十年浩劫”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沉重的一筆。中國官方早在1981年將其定性為“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改革開放更被視為中共以實際行動全面否定文革的過程,態度堅決,且穩定。
 
  但對於這段個人被大環境裹挾下的罪惡,在中國真的是翻過去的一頁嗎?大眾對於“文革”的反思,從未止息。但除了官方粗線條的定性文字,教科書中抽象的詞語,坊間泥沙俱下的信息,我們也需要鮮活而具體的歷史記憶。而宋彬彬、陳小魯們正是來自於那段歷史中的親歷者與見證者,他們的道歉不是為了掀開久遠的瘡疤,激起新的仇恨,而是用自己遭遇到的波瀾起伏,體驗到的悲歡離合,讓“文革”從抽象走向具體,為蒼白的歷史寫下鮮活注腳,幫助人們探究、釐清真相。同時,也讓人們從人性角度再度審視“文革”。畢竟,“文革”是一個時代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絕大多數中國人共同分擔了那場浩劫的苦難時,也或多或少參與了那份錯誤,包含了一些個人的不光彩。今天的回望與懺悔,也警示著人們不再誤入歧途。
 
  更重要的是,跳出歷史窠臼,宋彬彬們的道歉還具更多現實意義。當下中國社會在快速轉型下伴生出的官員貪腐、貧富懸殊等問題,激起了大眾的不滿與無奈,也滋生出個別人的懷舊情緒,甚而呼籲再來一場“文革”,拉下高官狠鬥,實現“公平公正”。這是中國社會多元化的表現,還是“左傾”的動向?無論何解,以一群暴戾之人掀起一場毫無秩序的社會運動,只會讓浩劫再襲,貽害中華民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