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日應走出“罵戰”怪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6 13:12:14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達沃斯經濟論壇為中日關系火上澆油
  中評社香港2月6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5日載文《中日應走出罵戰怪圈》,摘要如下:

  中日關係持續惡化,雙方最近的外交罵戰,火藥味越來越濃。今年是一戰100周年,也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這歷史的巧合為雙邊關係添加戾氣。日本安倍首相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當前中日關係與一戰前的英德關係有相似之處,當時英國和德國雖然貿易往來密切,但還是發生戰爭。中國外交部在回應時則指出,日本“應深刻檢討甲午戰爭”,這又在中國國內及國際上引發中日二次甲午戰爭的爭論。
 
  自日本政府在2012年9月國有化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後,中日雙方便展開頻密的隔空罵戰,並在最近將這罵戰搬上國際舞台。此外,兩國的軍機及海上巡邏船只也屢次在釣魚島附近的水域及空域對峙。去年11月,中國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將釣魚島包括在內,使兩國緊張局勢再度升溫。一個多月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北京鉚足全力,在國際上聲討日本,而日本也加以反擊,中日兩國駐英國大使還在英國報章上,互指對方猶如《哈利·波特》小說中的伏地魔。
 
  在目前多極的國際秩序及相互制衡的地緣政治環境下,兩國不太可能貿然發動戰爭。不過,雙方為了爭取道德制高點,選擇在國際舞台上相互進行輿論討伐而放棄對話,將給予兩國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者更大的操作空間,甚至可能讓他們騎劫兩國的外交議程。兩國軍機及海上巡邏船的對峙,也難以確保撞擊事件得以避免。在缺乏戰略互信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不會也不可示弱,因此不能排除誤判的可能性。
 
  從中日關係的發展脈絡來看,雖然兩國存有歷史恩怨及主權糾紛,但雙方也有堅實的合作基礎,特別是在經濟與民間的交流。安倍在2006年訪華,掀起“破冰之旅”,隨後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到日本展開“融冰之旅”,緊接著日本時任首相福田到中國進行“迎春之旅”。這一系列的互動,並不因歷史恩怨或主權糾紛而停頓。但中國的崛起及其最近在釣魚島的強勢行為,令日本擔心中國試圖通過武力改變現狀。另一方面,日本有意修改憲法,走上“正常國家”的道路,使中國擔心受到軍事圍堵。歷史傷痕,加劇了兩國的猜疑,也波及周邊國家。
 
  然而,周邊國家都不願意捲入中日糾紛。亞細安領袖在東京出席亞細安—日本40周年紀念峰會,並沒有隨東道國的設想,在聯合聲明中譴責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而只重申確保海域及空域的航行自由。另一方面,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一篇文章怒責東南亞國家,在這問題上“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實際上,新加坡外交部曾發布文告,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表示遺憾,但它也呼籲所有各方保持克制,避免採取可能使緊張局勢升溫的舉動。外交部巡回大使比拉哈裡撰文指出,新加坡政府表達遺憾,是出自悲傷多過憤怒,因為新加坡在新日關係上,早已決定採取向前看的立場。基於這個考量,新加坡邀請安倍在5月份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並發表主題演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